2013年1月24日 星期四

Windows 8 的使用經驗分享

現在您已經可以在科技濃湯裡,申請 Windows 8 系列的新產品。由於 Windows 8 的介面與功能,承襲了大家熟悉的、傳統的 Windows 7 介面,也新增了搭配平版載具的 Metro UI,這是微軟企圖整合桌面電腦與平版使用者介面的嘗試。然而,這卻讓許多人在安裝啟用後,遇到不知從何開始使用的窘境。

因此,本篇文章參考了網路上的官方與網友的說明、心得,寫成簡易入門,希望能對關注科技濃湯的朋友們,有所幫助,也對升級成為 Windows 8,不感到恐懼。

開始功能選單:適合平版使用的 Metro UI

安裝好 Windows 8 之後,一般使用者通常會看到這兩個畫面:

(圖一)和Windows 7 一樣的桌面環境
(圖二) 可以客製化的開始功能選單

新的選單把傳統的「開始」選單「攤開來」。左下圖就是大家熟悉的、舊版作業系統開始選單。

(圖三) 傳統的開始選單
新的開始功能選單為搭配平板觸控螢幕的使用,以 Metro UI 的概念進行設計,方便使用者在平版、桌機上,進行點選與個人化,就像搭載 Android 系統的智慧手機一樣,使用者可以自行新增、刪除 App,或擺放以動態呈現的桌面小工具(Widget)。

即便您的電腦螢幕沒有觸控功能,一樣可以使用滑鼠鼠標來代替手指,來移動畫面,或在畫面上下左右靠近邊緣的不同位置,以滑鼠右鍵來呼叫不同功能。

這個新概念也是批評者最無法接受的改變之一,原因是:太花俏找不到「開始」按鈕;滑鼠取代手指,左右移動選單時不方便;不習慣 Metro UI 的介面…等等。可以說,微軟企圖整合桌面與平版使用者介面的過渡時期,直接挑戰了使用者習慣。

多方整合社群帳號,個人設定雲端帶著走

過去,使用者可以在桌機上,設定最高權限的管理者,並加入不同使用者帳號,讓不同使用者可以保留各自個人化的設定。而在 Windows 8 裡,依舊保留這項功能;但 Windows 8 更進一步,將之區分為「本機帳號」和「Microsoft 帳戶」。「本機帳號」就像前面所說,設立管理者帳號後,可以管理在這台電腦上的不同使用者;至於「Microsoft 帳戶」,則讓使用者可以微軟支援的 email 帳號,譬如 XXX@hotmail.com, XXX@outlook.com, XXX@livemail.tw 等等,登入後,可以在雲端同步在這個 email 之下的相關設定。換句話說,A 在辦公室電腦以「Microsoft 帳戶」登入,在裡面所授權的相關設定,回到家後,以相同的「Microsoft 帳戶」登入,所有設定會一併帶入,不用再重新輸入一遍。

這樣的好處是,在 Windows 8 的聯絡人、郵件、日曆等功能中,一旦您設定以不同社群帳號,同步統整不同來源的朋友名單和消息來源(例如:在「聯絡人」功能中,授權不同的 Google、臉書、Twitter 等帳號,可以同步這些來源的朋友名單),就不用在不同的電腦重覆輸入,所有設定會隨著「Microsoft 帳戶」轉移。更棒的是,若您在 Windows 8 中,安裝了 Office 2013,新版本的 Office 也支援將您的檔案雲端化,可以儲存在 Skydrive 裡。這樣不管您在何處,打開 Office 2013,就可以同步編輯同一個儲存在雲端上的檔案。

(圖四) Windows 8:可整合不同社群帳號的資料來源

App vs 桌面軟體

從上面的說明,可看出在新的開始選單中,混雜了 App 與桌面軟體的功能。因此,下載、安裝供 Windows 8 使用的軟體時,要特別注意說明。如圖五,通常連結到 Windows 8 市集中,下載的是 App,功能比較簡單,就像在手機、平版中所使用的;而桌面軟體通常功能比較完整、強大。此外,Windows 8 市集中的 App,相比 iOS 或 Android 系統的 App,介面或功能也是不一樣的。

(圖五) 免費通訊軟體 LINE 的下載頁面

因此,使用者通常會遇到的狀況是:某些軟體的預設開啟程式,是 App 而不是桌面軟體,於是會呈現「全螢幕」狀態,無法縮小或調整位置,譬如 Skype、預設的音樂播放或開啟 PDF 的程式。

以 Skype App 為例:預設開啟時是全螢幕(如圖六),使用者看不到底邊工具列或其他程式,除非將 Skype App 拖曳到左邊或右邊側欄,則螢幕為分割成兩塊,Skype 約佔四分之一畫面,其他空間則是桌面環境(如圖七)。而這樣的畫面配置,比較適合寬螢幕來使用。(請注意:若您的螢幕解析度不符合 Windows 8 的最低規格,將無法使用上述子母畫面)

(圖六)以Skype App 為例:預設以全螢幕方式開啟


(圖七) Skype App:使用者在全螢幕模式下,可往左、右拉動,成為子母畫面
除了 Skype App,通常困擾使用者的是預設開啟 PDF 檔案的閱讀程式(如圖八),整個螢幕只顯示單一的 PDF 畫面。

(圖八) 以預設閱讀程式開啟 PDF 檔案

還原成為桌面環境的閱讀狀態,解決方法很簡單:安裝可開啟 PDF 的桌面軟體,例如 Adobe Reader,就不會有只能用全螢幕開啟的狀況(如圖九)。


(圖九) 以 Adobe Reader 開啟 PDF 檔
使用者不論在開始選單或桌面環境中,都可以將鼠標移到左側欄,來切換、使用已經開啟的 App(如圖十)。

(圖十) 將鼠標移到畫面最左邊:切換桌面環境與不同 App


1. 桌面環境和 Windows 7 相近:當你在桌面工作環境時,其實和Windows 7 幾乎一樣,除了工具列上沒有「開始」按鈕。而大部分的 Windows 7 桌面軟體,是相容於 Windows 8 的。這時候,記得有微軟符號的 windows 鍵,可以即時切換 App 與桌面環境。同時,在 App 介面上,可以「隨打即找」,以關鍵字搜尋到需要的程式或相關設定。

2. 新的開始畫面需要時間熟悉,方便個人化:聯絡人、訊息中心、電子郵件等功能都可以整合多個社群帳號,也有旅遊資訊與新聞連結…等。

3. 找不到按鈕時,就按角落走!若您找不到需要的選單或按鈕,就將滑鼠移往畫面的四個角落,即可找到開始與設定列表。

延伸閱讀
  1. 上手 Windows 8 繁體中文版 的10+1個心得與技巧教學 | 電腦玩物
  2. Windows 8常用的快捷鍵 | 挨 踢 路 人 甲 

用影像說故事:三個方法,讓社區成員動起來!

(原文出處:科技濃湯的澳洲夥伴所分享 3 ways to build your community through digital storytelling

如何讓組織成員有「我們社群」的認同感,是非營利組織恆常需要面對的挑戰。有效傳達訊息與連繫組織成員是很不容易的事,傳統的方式已逐漸趕不上數位時代的變動,相較之下,使用數位化的紀錄來吸引群眾可能是一個好方法。

這篇文章不是教你如何使用資訊設備來紀錄影像,而是提供三個原則做法,讓您的社群成員能在鏡頭前說故事。

1. 讓組織成員當主角


影片中的 Cloverdale Community Center, 使用影像紀錄,讓組織成員講述自己在中心的經驗並簡單介紹自己。不僅透過影片邀請更多人參與,也勾勒 Cloverdale Community Center的使命。他們藉由讓不同背景的成員參與,清楚地傳達了核心訊息:所有人都可加入這個組織。

2. 以我們社群的獨特點為傲



最容易製造團結感的方式之一,是呈現「什麼讓我們的社群與眾不同」的特點。仔細觀察你的社群成員,從他們所熱衷的事物開始,發展一個獨一無二的活動。影片中的 Zigzag Community Arts Inc 經常在各種活動中表演,並舉辦自己獨特的慶祝活動,用歌聲來說故事。

3. 跳出框架

有時候,吸引人群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完全不一樣的事。



CAAMA是澳洲中部的一家廣播電台,藉由影音方式,成員也可以在鏡頭前露臉,原本只是服務鄉村的電台,現在全世界都可看見他們。

人們參與,是因為想成為更大世界的一部份。希望在群體裡探索、成長、歡樂等,成功的社群經營能讓更多人願意成為一份子。藉由更多影像紀錄,您的訊息將有更多被聽見的機會。妥善運用資訊科技,能讓您的社群更團結,也會打開更多的創意空間。

工程師的社會運動─「寫程式改造社會」

從資料到決策的「供應鏈」過程裡,有些人開始嘗試著去了解、改善公共資料的生成、轉化與判讀,使之更加透明化、更容易為公民所用,以達到共同參與議題和監督政府的目的。從第一手資料(raw data)到最後決策的作成,一般人可以如何參與?其中需要什麼作工?政府資料應如何開放又怎麼數位化?科技濃湯邀請您一同來關心、了解。

從資料到資訊

我們先來談談資料。在一般對人類認知論的基本討論中,通常把人的知識形成分成四個階段(如下圖):透過對第一手資料的瞭解、分析(類)與組合,形成可用來解決各式各樣問題的資訊,也因此成為可用來回答「如何解決……」的知識。一旦對於不同領域的知識可融會貫通,進行對更加複雜狀況的評估,即成為迷人的智慧。

(圖一) 人類的基本認知金字塔
如今,我們將人類認知過程的主體,換作「組織」——透過資料的蒐集,形成足夠的資訊,用來作成決策,或提供第三人來作為監督、集思廣益的參考。那麼從最初第一手資料的收集,就必須有更明確的界定與目標,來達成後續利用的效率。換句話說,如果組織對資料蒐集有明確的動機,知道資料可以如何被使用,那麼第一線工作人員所蒐集到的資料,其價值才會一直被累積;否則不知為何而作,除了工作人員逐漸喪失動力外,就算勉強完成資料的蒐集,其品質也會參差不齊而無法使用。若組織有想要克服的挑戰,藉由清楚地解釋目的與制訂資料格式,才有機會透過資訊工具的協助來克服挑戰。

(圖二) 「資料─資訊─決策者」的關係
上圖的流程顯示,資料的蒐集無法立即用來解決問題,必須先透過某種方式將資料正確地整理為資訊,才能為決策者使用。這樣的過程通常需要資訊系統的協助,例如:志工管理系統、客戶關係管理系統(CRM)等等。而空有資訊系統,若決策者不去使用,目標也無法達成。

假設有一個組織想要提升志工派遣的工作成效,透過資訊系統的輔助,專職的工作人員將志工資料與工作評等輸入資料庫,如下方表格所示。那麼,當台中有個重要任務需要志工協助,決策者將會透過資訊系統的輔助派遣 Namita 前往。

這就是簡單的資料運用過程——專職工作人員了解輸入資料的價值,決策者藉由系統輔助而作出正確的決策。一個組織裡,每個人都做對的事,透過協調與分工,成效將會更好。

(圖三) 簡易的資料運用
重新定義角色

假如,我們把這個組織想像成政府,政府(決策者)是選民經由投票產生的。如下圖,在很多情況下,決策過程並不透明,一般大眾難以接近或更進一步來監督。社會是否變得更好?政府是否盡責地做好每件事?一般大眾無法參與、了解。然而,民主社會中,人民的政治參與真地只能化約為「投票」這樣一個動作而已?

(圖四) 一般民眾無法得知政府的決策過程中,依據為何?

從選民變公民:關心社會、參與公共事務

(圖五) 加入 Open Data 的資料處理過程
上圖中,我們將圖二的流程進行改善,加入了 Open Data(開放政府資料,即 Open Government Data)的元素。

open data
(圖六) 要求政府公開資料
政府施政的決策過程需要大量參考資料,例如歷年國民生產毛額、交通資訊、鄉村地區的醫療統計資料……等。若我們沒有辦法取得這些資料,將不能針對問題提供建言或監督政策,民間的監督力量就無法落實,人民也容易因為不正確的訊息或被片段資料誤導,因而失去對事物判斷的準則。因此,開放公共資料供頭家(民眾)檢閱是政府的義務。

譬如,最近大家所熟知的案例:台灣於 2012 年 8 月開始實施不動產交易的實價登錄——亦即不動產交易成功後,需要向政府登錄交易價格;而政府將這樣的真實、正確的資料開放給民眾查詢,方便民眾作為不動產購置參考,免去資訊不透明的不便。

近年來,因為資料數位化與電腦設備更加普及,全世界很多國家的人民開始督促政府開放更多資料,台灣的 Open Data 開放資料論壇也已上線超過一年,旨在要求政府開放更多資料,並廣邀社會各界人士,集思廣益做各種有價值的加值應用。

工程師的社會運動

(圖七) 工程師開發便利的資訊系統來處理資料
然而僅是開放資料還不夠,有些資料一般社會大眾不易閱讀,要從中取得有意義的資訊很困難,以立法院官方審查報告,政府確實公開資料了,但這樣的文件並不適合判讀,一般民眾在龐大的資料堆中,無法獲得有用的資訊。

(圖八) 台灣零時政府整理的資料
幸好台灣有一群熱血又具有技術力的工程師,利用資訊科技將這些資料轉換成資訊,並公佈在網路上。上圖即是公佈在網路上的資訊

台灣工程師不只是將資料轉換成資訊的橋樑,他們同時往上游走,要求政府開放更多資料,並提供方便介接的 API 格式(可參考 Open Data – 來自資訊界的社會運動生動的「插頭」說明);也往下游走,呼籲社會大眾共同參與,一起關注社會議題與監督政府。台灣知名的工程師網絡「黑客松」(Hackathon)即是這類團體。

g0v 黑客松─「寫程式改造社會」

徐子涵在 TEDxTaipei 的分享,簡要地點出工程師在這一波推動「開放政府資料」、「寫程式改造社會」的核心精神與價值。

零時政府(g0v.tw)這個團體的前身,在 Yahoo! Hackday 的活動中,以中央政府預算視覺化贏得佳作。他們以此為起點,將獎金捐贈出來,展開一系列促進 Open Data 的社群活動,目前已在台北、台中和高雄舉辦「公地放領」集會,持續「對原始資料進行戡亂,讓資料能夠搜尋、統計、比較、視覺化呈現」,呈現網路社群草根十足的公民活力;並已同步推出「立法院公報閱讀器、法案提案版本比較、討論事項進度統計、投票結果一覽圖、與中央政府總預算等等促進政府透明化的成果」(詳見搶救國會資料大軍)。

(圖九) 零時政府的 Logo
當然,推動「開放資料」的運動,不只需要工程師與開發者,畢竟除了技術力之外,與政府打交道、處理組織事務等,仍需要更多不同領域的朋友們,一起來參加與集思廣益;即便籠統地稱作工程師,仍需要更多專業分工,譬如 UI 設計、使用者經驗、系統處理、App 撰寫等等,可說人不患多,只怕增進對 Open Data 運動的關心與熱情不夠。如同 Open Data – 來自資訊界的社會運動一文中所說,「自由軟體開發者最常說的一句話:『如果我們不動手,或許再也沒有人會動手了。』」網路使用者或閱聽者的任何行動,都是幫助資訊透明化不可或缺的助力。

工程師們開始行動了!你也希望台灣變得更好嗎?一起加入吧!

2013年1月23日 星期三

收集數據資料並呈現於報表──如何讓非營利組織的運作更以數據資料為基礎

原文標題:Collecting and Reporting on Data -- Learn how your nonprofit can be more data-driven in your operations

原文網址:http://www.techsoup.org/support/articles-and-how-tos/collecting-and-reporting-on-data

收集數據資料並呈現於報表
如何讓非營利組織的運作更以數據資料為基礎
作者 / Kevin Lo
2012年5月8日

如何讓非營利組織的運作更以數據資料為基礎

由於數據資料(data)已經成為非營利組織完成使命(任務),越來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這篇文章將探索數據資料對非營利組織的意義為何。將數據資料轉化成資訊,一開始是具有挑戰性的,但相對地,隨之而來的好處也很多,特別是不少新工具使得這項工作更加容易。現在就來學習如何讓組織的運作方式,更加數據資料導向(data-driven)吧。

什麼是數據資料?

隨著組織運作更加數位化,將會收集到更多數據資料。所謂的數據資料,可以是組織的收容所消耗了多少能源?花了多少錢?或者當月所服務的婦女人數等基本資料。然而,當我們收集的數據資料越來越多時,也必須學習有效地將其轉化為資訊。例如,如果您看到數據資料顯示,某空間所耗費的能源比另一相似大小的空間更多的話,您可能會考慮稽核這兩處的能源使用;同樣地,也許某收容所比其他的收容所服務了更多的婦女,那麼額外的數據資料可能會顯示,其實這樣做的效率反而比較低。學習以數據資料為中心的思考方式,將幫助您更好地達成組織使命。雖然您可能覺得改變現狀很麻煩,但花些時間轉變為數據資料導向的組織將帶來更好的結果。

數據資料的儲存與運用

您的數據資料可能會以各種不同的檔案格式,分散各處。從多年前的紙本文件、以VHS格式儲存的影片,或是儲存在備份硬碟裡、卻因格式老舊而無法再存取的電腦檔案。回到我們先前提過的例子,您肯定會記錄組織在一個月內服務了多少婦女。您的接案報告是寫在紙上的嗎?您有實習生負責將上述資料輸入到試算表裡嗎?然後您再將這些資訊輸入到個案管理資料庫(Client Management Database)?你極可能使用上述三種不同方式來收集資料,然而,未來要分析它們卻必須使用不同的方式才能取得和運用。

以紙本形式記錄的資訊可能是最安全、直接的方式。當你需要時,它會一直都在(除非發生火災或其他災難)。您可在紙本上做筆記以備將來參考,並存放在安全的地方。但如果資料沒有數位化,我們將無法快速預測服務對象的發展趨勢(例如:人口統計),也無法迅速分辨某人尋求幫助的頻率或相關的需求。要解讀紙本記錄的意義,總需要額外的處理工作;甚且,除非您準備了充份的紙本記錄副本並放在多個不同地點,不然一場天然災害就可能失去所有資料。相對地,您卻可以不受限制地複製已數位化的資料。

使用EXCEL試算表(spreadsheets)記錄是稍微好一點的方法,因為它會提供一些對工作的細微洞察。如果目的是編列預算,試算表可以讓您檢視並做募款規畫,但它卻不適合用來了解我們的服務個案。基本的經驗法則是:如果您不需要針對資料進行數據計算,通常就不使用試算表;相對來說,試算表反倒是決定資料之間關係(data relationships)的最佳工具。回到我們之前舉的例子,你可用它來找出一名全職員工(FTE, full-time employee)在收容所裡服務的個案數量,並根據這個數據來比較不同收容所的績效。缺乏合適的數據收集,您就無法依此衡量成效。擁有可供分析格式的數據資料,可讓您找出規劃上的落差,或找出讓工作更有效率的作法。

此外,找出需求之外的趨勢通常是值得的。例如,圖表化來自非持續性個案的申請數或到訪數(相對於持續性個案),有助於看出趨勢變化的原因──是由於人口的成長?或當地政府機構的服務縮減?抑或是一場新運動所帶動的認知(awareness)所致?當您試圖深化組織的影響力,這就是決策者和捐助人所希望看到的報告。

使用數據資料來衡量成效,並不只是將服務的產出除以投入的資源而已。服務的成果,像是公眾意識(awareness)或社區合作等,通常並不能從單一的表單看出來。譬如資料庫(databases)或支持者關係管理系統 (constituent management systems, CRM) 等工具,可以協助您管理所有的人脈關係和互動,這些工具還可以讓您看出您的支持者網絡的活動規模和數量,因為,這些才是您在數字和捐款金額之外,致力成長的重點。

常用的數據收集和分析工具

非營利機構有很多可用來收集和分析數據資料的工具。以下為您介紹一些常用的工具:
  • 資料庫(database):資料庫將資訊儲存成一筆一筆的記錄,像是一個數位索引卡檔案(digital index card file)。每筆記錄裡可包含您想要的所有訊息。資料庫可依需要客製化,如捐款人資料庫或是個案資料庫等。每一種資料庫的複雜度、功能和特性或許會不同,但將資料儲存為一筆筆記錄的基本前提是相同的。(譯註: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面對許多不同型態的資料,如捐款人的資料、個案服務資料等等。為了保存這些資料,我們會自定一些規則,將它們有組織地記錄在紙張或電腦上,以便將來取用。我們用這樣的方法長期保存資料,就算是一種「資料庫」。參見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5022801072
  • 支持者(客戶)關係管理系統(CRM):客戶或支持者關係管理系統是一套資料庫應用程式,儲存被記錄的不同個人的基本資料及互動歷史。讓使用者得以查看、了解捐款人、客戶或組織的活動和行動,藉由追蹤被記錄者的電話、電子郵件和會議,使用者能了解並積極主動地與支持者進行互動。
  • 商業智慧軟體(Business Intelligence Software):此類軟體可用來分析不同來源的資料,包括來自網路的數據資料,以瞭解組織的整體樣貌。這類軟體適用於:您已收集並整理好的資料,而且打算統整後用來分享和分析。

下一步:變成更以資料為導向的組織

我們已討論了許多如何更加資料導向的議題,也談了需要對資料有不同想像的許多理由。但如果在資源有限又人力緊繃的情況下,你可以怎麼做?以下是我們建議的一些具體步驟:
  1. 導入資料庫(Clean House)。 為清點現有資源,您應該開始把數據資料視為組織的資產。數據資料不只是工作的副產品,更是用來更有效率服務支持者的基礎,這表示您需要弄清楚哪些資料不能僅是紙本記錄或放在複雜的試算表裡,而應該匯入資料庫和支持者關係管理系統(CRM)裡。組織裡的兼職 IT 或專職的資訊人員應該能夠引導您完成整個導入過程,因為他們可能就是管理這些檔案的人。
  2. 了解您的數據資料。一旦軟體能夠處理所有的數據資料,您與組織主要的參與者,應一起思考哪些資料對他們的工作是最重要的?是財務績效的資料?或組織對社會的影響力?還是社會投資的報酬率?了解這些不同的角度將幫助您弄清楚,補充哪些資料後,將使得您的募款或影響力分析有不同的視野高度。
  3. 讓資訊變得吸引人。數據資料可用來說故事,也可快速呈現組織的簡要印象。一旦您掌握了你想知道的資訊後,再來就是讓重要的參與者選定展現這些訊息的最佳方式。大多數處理資料的軟體均內建了報表功能,從簡單粗略的條狀圖,到抽象化的「資訊圖表」(“infographics”),各種不同複雜度的呈現方式都有。然而,圖像和視覺化的方式會讓數據更吸引人,更容易被理解。

進階的數據資料使用

一旦您掌握了數據收集和分析的基礎概要,還有很多進階使用的可能性。以下是幾個例子:
  • 將資料儀表板化(Dashboarding)。儀表板(如汽車裡常見的)能夠將許多不同來源的訊息,以容易閱讀的形式呈現出來。這項功能通常是頂級資料處理軟體的指標功能,而許多CRM系統為不同的部門及成員提供了客製化的儀表板模組。這樣就可讓組織裡負責開發資源的人,專注在圖表和圖形所呈現的募款相關數據,讓負責日常運作的人把精力集中在人力配置和服務的水準。
  • 社群媒體分析(Social Analytics)。隨著越來越多的數據資料來自於網路上的互動,收集臉書上的留言和 Twitter 的轉推資料,有助於了解您的影響範圍以及受歡迎的話題。再加上比較傳統的數據來源,如:網站瀏覽數、郵件開啟率,社群媒體分析是用來了解線上能見度以及強化能見度的有力工具。
  • 地理位置和地圖對應(Location and Mapping)。非營利組織正開始結合地理位置和地圖對應所產生的資料,以了解組織在內部和外部的服務狀況。例如,您可利用郵遞區號顯示出被服務群體的所在位置,並使用地址覆蓋上學校區域,就可看出哪些地方最適合舉辦教育活動。

購買新電腦前要考量的七個問題!── 給非營利組織和圖書館的電腦購買指南



原文標題:Investing in Computers? 7 Questions to Consider
原文網址:http://www.techsoup.org/support/articles-and-how-tos/investing-in-computers-7-questions-to-consider

購買新電腦前要考量的七個問題!
給非營利組織和圖書館的電腦購買指南
作者 / Ariel Gilbert-Knight
2011126


給非營利組織和圖書館的電腦購買指南

購買電腦是一項重大投資。市面上有這麼多不同的選擇,要兼顧預算與非營利組織或圖書館的技術需求,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 
本指南將協助您了解選購電腦時需要考量的問題,同時提供您一份快速檢視清單,包含一些基本技術用語的定義(不會太多!),以及我們建議的最低標準的電腦規格。 

購買電腦時需要考慮的事項 

一、真的需要一台新電腦嗎? 

很有可能,只要一些基本的維護或簡單的硬體升級便可提昇性能,讓您的舊電腦重生。更多資訊,請參閱:延長您電腦的使用壽命~讓電腦在壽終正寢前多用幾年。 

二、這台電腦的用途? 

如果您真的需要一台新電腦的話,最需要考量的重點之一是:究竟您會如何使用它。

  • 技術規劃:組織的科技預算和技術策略,是讓您了解組織當前和未來電腦需求的有用工具。請檢視科技濃湯的技術規劃相關文章(英文),以幫助您有效規劃組織的資訊策略。
  • 您的同事會用電腦做哪些工作?是用來建立文件和試算表、檢查電子郵件和上網等基本公務?還是需要處理視訊、音頻或圖片的繁重工作?因為多媒體的處理工作會消耗大量電腦資源,所以需要運算功能強大的電腦。
  • 您的同事常常出差嗎?或僅在辦公室裡使用電腦?
  • 新電腦如何整合至您現有的電腦系統裡?
    • 您使用的作業系統為何?比如微軟的 Windows 作業系統會用掉您電腦上的大量資源;如果您的硬體規格僅勉強符合您所使用的作業系統,那麼您可能沒有足夠的電腦運算資源同時進行大量不同工作(多工作業)。
    • 您使用哪些軟體?您的軟體只適用於特定型號的電腦或只能在某一個特定作業系統中運行?
    • 選擇32位元還是64位元的作業系統?關鍵是要知道,硬體和軟體分為32位元和64位元兩種。如果您電腦的作業系統和硬體是 32位元,就無法執行64位元的軟體。
  • 未來的規劃?您打算升級作業系統或者安裝新的軟體?在未來幾年內,您打算用這些電腦處理不同類型的工作嗎? 


三、選擇 Mac 還是PC 

選擇 Mac 或 PC 通常取決於個人喜好。這兩種類型的電腦各有可取之處:Mac  PC 使用功能同等強大的中央處理器,Mac和其他電腦之間的主要區別是作業系統的不同── Mac 使用 Mac OS X(最新版本為Lion)PC 使用的則是 Windows 作業系統(最新版本是 Windows 8)。 

幾個提醒:

  • 等級類似時,Mac 電腦通常稍貴於PC但有些人認為, PC 的長期成本比較高,因為需要額外的軟體和維護成本。
  • 有些軟體僅能在 Windows 上執行。請確認您經常使用的軟體是否與新電腦的作業系統相容。
  • 添購類型相近的電腦,在技術上的管理較容易。如果您有不同類型的電腦,使用不同的作業系統和軟體,那麼故障排除和日常維護將會比較複雜。請考量您辦公室裡的電腦是以 Mac 或 PC 為主,並考慮將某些或所有的電腦換成不同的作業系統是否符合成本效益。


四、選擇新的、二手的或整新電腦? 

如果電腦主要用來做基本的文書處理工作,例如 Word 文字處理、撰寫電子郵件及瀏覽網頁,您可能並不需要一台頂級或全新的電腦,二手或整修過的(refurbished)電腦就夠用了。二手和整修過電腦通常比新電腦便宜得多,也是較環保的選擇,因為您延長了一台舊電腦的壽命,而不是購買一台全新的電腦。 

使用整修過的電腦可能是比二手或獲得捐贈的電腦,更好的選擇。整新電腦是指由專業人員仔細檢查並更新的舊電腦,如果您是從合法且專業的整新供應商取得電腦(這也是比較建議的作法),那麼這些電腦的運作都將處在良好狀態。整新電腦通常附有某種形式的保固,想了解更多提供給合格組織申請的整新電腦資訊,請參閱科技濃湯的整新電腦倡議註:這是美國科技濃湯的服務,台灣目前沒有)。 

購買整修過的設備時,您需要考慮一些額外的問題:

  • 故障和退貨的比率。要注意該整新電腦供應商的故障和退貨比率。
  • 保固。翻修過的電腦大概不會提供您三年的保固,但一般至少有三個月的保固期。這應該能涵蓋任何系統開始使用時,會發生的問題。
  • 週邊設備、軟體和文件。要確認您購買的電腦裡會有什麼配件。例如:整新電腦很少會包含顯示器。 

如果您買了二手電腦(而不是整新電腦),或接受別人捐贈的電腦,請務必先讓懂電腦的人徹底檢查一次,這將有助於這些電腦運作正常並滿足您的工作需求。請記得,免費或非常便宜的電腦似乎很吸引人,然而一台狀況不佳的老舊電腦卻可能帶來更多麻煩。要進一步了解如何購買整新電腦,請參閱:購買整新電腦的技巧提示英文),以及參閱:如何接受(拒絕)捐贈設備的六項技巧英文),以避免接收徒然浪費時間的老舊捐贈硬體。  

五、選擇筆記型、桌上型或平板電腦? 

要決定筆記型、桌上型或平板電腦(手持裝置)是否能夠滿足您的需求,以下是幾點關鍵考量事項: 

  • 價格:即使扣除桌機須額外添購顯示器的成本,筆記型電腦通常仍比相同功能的桌上型電腦昂貴。筆電的零件和維修成本通常也比較昂貴。
  • 旅行:如果您只在辦公室使用電腦,不需要花額外的錢買筆電。
  • 升級和維修:特別是如果您打算自己動手做的話,請謹記,筆電的維修與升級通常比桌上型電腦要複雜得多。
  • 尺寸或「外型因素」桌上型電腦有傳統笨重的、小巧的或一體成型的機型(電腦和顯示器一體成型)。筆記型電腦也有不同大小,從附帶微型鍵盤及10吋螢幕的小筆電,到超薄或超可攜筆電,甚至不需要單獨顯示器的 17 吋大螢幕機型。關於尺寸有幾點需要考慮:
    • 如果您須經常出差旅行,筆電的尺寸大小和重量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 較小的機型往往比同等規格的標準尺寸筆電更為昂貴。
    • 筆電的尺寸大小與運算能力通常無法兼得。例如,便宜小筆電的運算能力可能不足以作為您主要的工作電腦。
    • 平板電腦(方便攜帶受歡迎)可能不適合用在需要大量文書處理作業的工作,但用於瀏覽網頁、收發電子郵件並於旅途中閱讀文件非常好用。
    • 欲了解更多相關訊息,消費者報告英文)有一篇討論不同尺寸的筆記型、桌上型和平板電腦優缺點的文章。 

六、了解技術用語 

選擇買那種電腦時,有些需要考量的事,以下我們將為大家說明,並提供足以維持辦公室基本運作的最低標準。
電腦元件
定義
主要考量
最低標準
CPU(中央處理器)
稱為:處理器
處理器是電腦的大腦,功能就如您所想像的,是作為處理資訊之用。 

一般情況下,愈快的處理器代表電腦的運算速度愈快。
性能的主要依據為:
  • 處理器的核心數量 (單核心、雙核心及四核心等等)
  • 處理器速度(或稱時脈速度"clock speed,")的衡量單位為千兆赫(GHz) 
雙核心處理器,中等時脈​​速度(2.6 GHz
RAM(隨機存取記憶體)

也稱為:
記憶體(Memory)
當電腦運轉時,RAM的功能為資訊暫存;更多的記憶體在一定的程度上能讓電腦跑得更快。 

會稍為有點混淆的是: 記憶體(memory)跟儲存空間(storage)是不同的意思。(詳見下文額外資訊)。儲存空間代表您可長期儲存文件和軟體的磁碟空間,而記憶體僅作為電腦執行基本功能時的暫存空間。 

* 32位元的作業系統無法使用超過 4GB的記憶體,所以如果您的作業系統是32位元的話,那麼您不需要 4GB 以上的記憶體。
記憶體的大小是以百萬位元組(megabytes 簡稱 MB)和十億位元(gigabytes 簡稱 GB)的單位來衡量計算。1GB 約等於1024MB
1 GB
儲存空間 

也稱為:
硬碟空間
電腦可以儲存的資訊數量 (文件、資料、軟體、照片、影片等等)
儲存的空間通常以 GB 為計算單位。
請參見以下的硬碟說明。
硬碟 

也稱為:
硬碟機、hard disk drive (HDD),或內置硬碟 (internal drive)
電腦裡大部分的資訊均儲存在硬碟裡。 

有兩種主要的硬碟類型:
  • 傳統硬碟是一個連結在磁盤上的旋轉碟片。由於硬碟的磁盤需要高速旋轉,所以硬碟很容易受影響而產生機械故障。例如,當您的硬碟因"碰撞而故障(crash)"時,正是因為旋轉碟片碰撞到下方的磁盤上而損壞。
  • 固態硬碟沒有旋轉碟片,因此較不會產生機械故障的問題,而他們的資料傳輸速度也比傳統的硬碟更快,噪音更少,但同時價格也明顯較為昂貴。 

註:外接硬碟基本上跟內置硬碟一樣。外接硬碟只是一個裝著外殼,並以連接線連接到您電腦上的硬碟。
硬碟大小:代表硬碟上的儲存空間大小。
需要 160 GB以上的儲存容量
網路連結
您的電腦如何連接到網際網路以及網路設備。 

  • 您可以使用網路線將電腦連結至路由器上的以太網路連接埠,以有線的方式存取網路。
  • 無線配接器或稱無線網卡,可讓您的電腦以無線方式存取網際網路和其他設備。
  • 藍芽是一種可讓您的電腦以無線方式連接到其他設備的技術(但無法透過藍芽使您的電腦直接上網)。
有線和無線的連網能力。
  • 需要以太網路連接埠
  • 以及無線網卡或無線配接器
連接埠 

也稱為:
輸出端口或界面端口(Output Ports or Interface Ports)
設備連接埠:電腦藉由連接埠連結到其他週邊設備,如鍵盤、滑鼠、印表機、數位相機或外接硬碟。不同的設備使用不同的連接線連結到不同的端口。最常見的連接埠和連接線如下:
  • USB (通用序列匯流排) - 目前的標準是 USB 2.0,其所提供的傳輸速度比舊版的 USB 1.1標準更快。
  • Firewire(也稱為 IEEE 1394iLink)提供了一個用於高速資料傳輸的更快傳輸速度。 

聲音和視訊端子:電腦藉此連接到喇叭以及顯示器或電視螢幕的外接顯示器。其中有各種不同的輸出規格,包括:
  • VGA (類比輸出端子:幾乎所有的桌上型電腦都有此輸出規格。
  • DVI 端子 (數位視訊介面只能傳輸影像,無法傳輸聲音。
  • HDMI 端子 (高解析多媒體介面可同時傳輸聲音和視訊。Mini HDMI 端子通常用在行動裝置上。
  •  HDMI 一樣,顯示端子(Display Port) 和迷你顯示端子( Mini Display Port )同樣可傳輸聲音和視訊。
您會連接哪些設備到電腦上?
設備連接埠:多個 USB 2.0連接埠 
聲音和視訊端子:VGA 端子
顯示卡 

也稱為:
圖形處理單元(GPU
顯示卡或顯示晶片可讓電腦處理並顯示視覺化訊息 (文字、圖片、影像和基本上每一樣在電腦螢幕上看到的東西。) 

主要有兩種類型的圖形處理器:
  • 內建在電腦裡的圖型顯示卡,會共享電腦系統的主記憶體。
  • 配有專屬記憶體的獨立顯示卡。
系統記憶體 (RAM) 的大小,還有您要執行的工作: 
  • 2GB以上 的記憶體,在多數情況下,使用內建的顯示卡就已足夠。
  • 如果需要處理大量數位影像,可能需要更多的記憶體以及/或專屬的獨立顯示卡。
內建顯卡:符合日常的辦公文書需求。 

專屬的獨立顯示卡:如果您打算處理大量的數位多媒體的話才會需要。
光碟機 

也稱為:
抽取式媒體
您可使用光碟機讀取並燒錄資料到CDDVD和藍光光碟片裡。一台標示有 "RW"字樣的燒錄機可讓您將資料記錄或燒錄到光碟片上。 

大多數的光碟機都標有相容的光碟片類型,以及其是否可以記錄或寫入資料到光碟裡,還是只能夠播放或讀取光碟片。 
  • 標有“ROM”字樣的光碟機只能讓您播放而無法燒錄資料到光碟片裡。
  • 標有“RW”字樣的光碟機可讓您將資料燒錄至光碟片裡。
  • 例如,註明為 DVD-ROM/CD-RW 的光碟機可播放 DVD並可同時播放以及燒錄資料到 CD上。
  • 需要的資料儲存媒體為何?(CDDVD等等)
  • 使用何種設備讀取這些資料?
可正常運作的 DVD-ROM/CD-RW 光碟機
週邊設備
使用連接線連結至 (或使用無線連接)電腦CPU的電子設備。
  • 顯示器或螢幕
  • 鍵盤
  • 指向設備 (滑鼠、軌跡球、觸控板)
  • 影印機、掃描器和其他的週邊設備
選擇顯示器的主要考慮因素是:
  • 螢幕大小
  • 顯示器的解析度取決於顯示的像素數 (許多的圓點組成您在螢幕上所看到的圖片),能夠顯示更多的像素意味著更清晰的顯示能力。
  • 桌上型電腦的顯示器:至少要有15吋 的螢幕 (以對角線測量,1024×768的螢幕解析度)
  • 筆記型電腦螢幕:筆電螢幕的大小取決於組織需求,至少需要1024×768的螢幕解析度
  • 全功能的鍵盤和指向設備
電池和電源的耗用
當筆記型電腦不插電時,電源使用筆電內置的可充電電池。 

某些筆記型電腦可使用擴充電池。雖然這會讓筆電變大變重,但會顯著延長電池的壽命。 

某些筆電的電池無法移動,這使得替換壽命耗盡後的電池變得更為昂貴。
電池壽命:您需要充電後的電池能夠維持多久的電源使用量?
無具體建議
尺寸大小或「外型因素」
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和平板電腦都有著不同的大小。 

您可能聽過的某些桌上型電腦術語如下:
  • 全尺寸電腦:安裝在標準的 (有時很笨重的電腦機殼裡。
  • 精簡式電腦:小於全尺寸的電腦 (有時稱為"迷您電腦")
  • All-in-one 電腦:電腦機身和顯示器一體成型的電腦 

筆記型電腦的術語:
  • 雖然我們在本指南中使用的術語是筆記型電腦,而"筆電指的是同樣的設備。
  • 小筆電(netbook)是體積小、重量輕 (性能較為遜色)的筆記型電腦。
選擇購買電腦時,除非您需要常旅行出差,否則通常尺寸大小非主要考量因素。
沒有具體建議
七、自行研究電腦資訊

以下是可讓您自行研究電腦資訊的推薦網站(註:皆為英文網站):

  • 消費者報告 (Consumer Reports) 提供易於理解並且全面的電腦購買指南及產品評論。
  • CNET 和 PC Magazine 雜誌有更詳細的技術購買指南,以及筆記型和桌上型電腦的產品評論。只要到他們的網站搜尋「電腦購買指南」(computer buying guide)、「筆記型電腦購買指南」(laptop buying guide)或是「桌上型電腦購買指南」(desktop buying guide)即可。
  • 您可參考科技濃湯的文章,了解關於32位元以及64位元電腦的資訊:我需要32位元或64位元版本的電腦英文)

研究的時候,請謹記組織的需求、預算和電腦硬體的最低需求,並問問自己:
  • 這項產品會滿足我們的需求嗎?
  • 您認識這些製造電腦的公司嗎?他們擁有好名聲嗎?您在尋找哪些特定電腦?
  • 產品保固的內容為何?保固期多長?
  • 這些公司的技術支援好嗎?可以使用這些支援服務多久?
  • 和電腦一起隨附的,有哪些硬體設備?顯示器、鍵盤、滑鼠或電腦連接線?
  • 有什麼軟體隨附在電腦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