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聚會的主題為「Transformation—創新變革」,分別就三個方向:群眾募資、資源募集的新契機、及捐贈者/支持者也在改變,進行分享,以下是第一部份群眾募資的分享內容。
鄭光廷執行長(Tim):FlyingV 群眾募資平台
FlyingV 執行長:鄭光廷 |
回顧平台去年一整年的數據及成果(請見2014年度回顧),目前年度募資大概 1 億多元。因為每一個提案者、每個人的準備程度不一樣,準備充足的話,成功機率自然就會高一點。
1. 核心價值:「不限題材」的平台
網路很發達,如果我們做一個平台,卻已有自己所預設的好、壞,就失去平台包容與多元的特色。所以 FlyingV 在設計上,雖仍設有門檻和流程,但在不犯法的情況下,一切案子都有可能發生。
譬如現在全台灣都在瘋路跑,之前因為台灣舉辦 Color Run,報名人數太多,擠不進去的人索性自己募資舉辦「進擊的太白粉」(募款頁面)。當初我的第一個內心的OS是:為什麼跑步要給錢?而且我去跑,還讓很多人拿粉灑我,我還要很爽?但事實是募資的效果非常好!原本預計 150 萬,後來募到 635 萬,是原本目標的 4 倍。
這案子有兩個重點:
- 舉辦有趣的活動是吸引群眾募資的一種類型
- 當募款達到 100%,如果希望活動更熱門的話,不會因為達到募款目標而停止。反而會繼續想,有沒有其他跨界合作或拉高活動層次的回饋與可能性?譬如這個活動裡,達到預定的 3,000人,確定辦路跑;達到 6,000 人,路跑完加上一個 After Party;達到10,000 人,則確定可以有更多的經費來舉辦下一屆的路跑。
另外,像是紀錄片、電影、音樂等等,現在不容易透過傳統的作品賺取利潤,但依然是社會不可或缺的存在,這部分 FlyingV 也會特別支持。目前募資的回饋,有提供出版劇本、列名於「特別感謝」名單中等等;而募款可能用做後製、舉辦首映會等等,目的是希望利用作品衍伸出其他價值,像衣服、周邊產品等等。
2. 群眾集資成本低、附帶宣傳價值
在群募的過程中,任何想集資的個人或團體、產品或服務,都必須先提案、先練習把自己的故事說好。我是誰?我們憑什麼做這件事?為什麼要大家支持我做這件事?你的想法同時會在募資的過程中,有更詳細的規劃。
簡單來說,提案流程是:網路提案>公司同仁協助修改>提案教室:教導提案者如何行銷?>腳本怎麼寫?如何用最便宜的方式做?如何建立粉絲團?>平台每年都會提出一個報告,結案一整年的提案分析(男女比例、募資款項、分類、金額、行銷企劃等)。
要怎麼提案?網站上有「提案教室」,包括提案怎麼寫?影片怎麼簡單拍?全部看完之後,開始寫,寫完是第一步;接著,每個專案都有專人協助案主,把品牌故事整理出來,重點在接下來如何一步一步的行銷,而這個過程裡,個人或組織的參與和貢獻是很重要的。
另外,FlyingV 現在每個月也有提案者的活動聚會,一次約十幾人,相互交流、交換意見。例如在合約或網頁上,中文字一多可能亂,字體本身是美,但在應用上可能需要更多巧思。
過去,如果我設計一隻麥克風,必須自己存錢、借錢、貸款,找通路賣,不管通路喜不喜歡這個產品,我默默無名,而通路會把利潤抽走。但如果品牌可以先透過群眾集資,獲得成功或失敗的經驗,一方面可以有一些成績去跟通路談,二方面也可以從失敗中汲取改善的意見,整體來說,利大於弊。
甚至透過有巧思的活動安排,可以讓你更瞭解支持者的想法,做為未來進一步改善的動力。譬如有一個腳踏車產品,募資時,團隊說明了:我為何要做這件事?為何要做腳踏車?這是品牌故事,品牌故事傳達了「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他們本來 6 個月必須完成產品,結果 delay 了,但沒什麼人抱怨,募資團隊也持續在頁面上說明產品的進度。後來,他們完成之後,舉辦了一個試騎活動,並邀請贊助者上台分享心得、為何贊助?
第一個上台的是工業設計師,他覺得這台車線條很漂亮;第二個是腳踏車愛好者,覺得這台車舒適度很好;第三位是工程師,覺得置物架造型很棒,符合他的需求;第四位則說腳踏車的鈴聲很好(現場笑聲一片)。這很好玩,問到你為什麼喜歡這產品?每個人的理由都不太一樣,而這個產品能受到這麼多喜歡,第一步滿成功的,廣度做得不錯。
群眾募資不是萬靈丹,可能一次無法籌得你需要的所有資金。譬如,《南迴基金會》籌募醫院的計畫,因為台東近200公里沒有足夠的醫療設施,現在利用群眾募資蓋醫院,可能嗎?其實還是需要跟企業募款,但在群眾募資的平台可能只募到 300 萬;卻藉由集資的過程,贏得媒體及大眾的關注,對後續的募款和基金會,是有幫助的。
目前關於平台和提案者的媒體報導大約有 1,000 多則。一開始媒體喜歡報導已經成功的案例,現在他們會定期到平台上找還沒有募資成功的,也會請 FlyingV 定期提供案子給他們報導。
所以 FlyingV 也必須教導提案團隊自己生成報導與內容:由團隊同仁自行採訪蒐集資料,讓線上媒體報導,希望美好的故事讓更多人看到。
第二部分的精采分享及 Q&A 內容,請見:2015 CEO交流研討會(下)— 聯合勸募與微軟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