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30日 星期二

災難管理系統 SahanaTW演習@屏東縣政府

2010.11.25在屏東縣政府與資策會的支持下,Sahana Taiwan工作小組在屏東縣政府舉辦了第二場的演習活動。屏東縣政府勞工處與社會處的夥伴親自參與本次的演習,並且邀請與他們密切合作的一些在地組織與單位共同參加。本次參加者有來自包括家扶中心、屏東縣的幾個生活重建中心、防救災資訊資源整合教育服務協會、及伊甸基金會南區辦公室,共30多位。

此次演習,除全面性的介紹Sahana的功能外,演習主題包括了:狀況地圖、志工與專案管理、物資與倉庫管理、捐贈與需求管理,演習的目的在讓與會者熟悉Sahana的功能與運用情境,讓與會者體驗Sahana平台可以發揮的協力功能,以及資訊公開、集體協力的重要性。

經過六七小時的操作,與會者多可掌握系統的運用邏輯,也有參與伙伴提到救災中,不同組織間的互動也會是很重要的工作,人加上好用的平台工具才可以發揮好的效果。

非營利組織普遍感受到數位工具的需求與價值,但要突破工作的習慣與心理的障礙,仍需要一些時間與努力,透過類似的演習操作,應是一個不錯的突破方式。

祝福本次參加的團體都能跨出數位化的第一步,不論在日常業務營運管理或是救災工作上,都能借助科技工具提昇效率,享受數位化所帶來的美好果實~



Created with flickr slideshow from softsea.

SahanaTW Disaster Simulation in Pingtung County, Taiwan

Source:Sahana Situation Room
 
From SahanaTW Project Manager Hsiaojan Liu:
 
On November 25th, 2010, a field exercise and simulation was held in Pingtung County, Taiwan where SahanaTW introduced Sahana software to over thirty participants from the government Labour and Social Affairs Department, the Pingtung County Family Support Center, the Southern District Office of the Eden Foundation and other local NPOs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The county experienced many challenges in managing resources and volunteers following Typhoon Morakat last year, and this was the reason behind their planning a simulation at this time.

Most of the participants were not use to using digital tools in their daily work, but their feedback from the practice of using Sahana during the simulation was that it was a good experience for them. During the simulation, Sahana’s capabilities for mapping, volunteers and project management, materials and warehouse management, donations and demand management were used. Participants were encouraged to implement IT solutions like Sahana for their daily operations and also for disaster management preparedness.   While the participants understood the value of IT solutions, their customary working habits will be a main obstacle to adoption.   However, their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can be taken as a sign of their taking the first steps toward using IT solutions, both for their daily business operations and for disaster relief work.

One learning point from the simulation was that the “very clear instructions” prepared did not work as well as expected. To help participants understand the logic of the software themselves will reinforce the learning and they will remember what they have learned for a longer time. It is a challenge to find the right boundary between providing enough instruction and giving too much.

Photos of the simulation:

2010年11月24日 星期三

2011年非營利組織技術發展趨勢

原文來源(Source):Technology Trends for Nonprofits in 2011

在這個科技不斷變化的世界,非營利組織應如何定位自己?讓NPO了解和跟上新技術發展趨勢是否重要?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我們進行了一份非營利組織調查報告,以方便NPO在新的一年規劃技術策略。

首先,我們進行了一項調查,詢問非營利組織的主管和工作人員,他們目前如何利用資訊科技,以及他們在未來規劃使用哪些技術。我們還收集和分析數據,主要關注非營利組織,試圖預測未來數年的技術發展趨勢。

連結度(Engagement)是一項新的投資: 你的非營利組織的連結度如何?


為了能夠宣傳一項倡議,非營利組織需要與他們的支持者深度連結。需要不斷接觸存在於不同(演化中)社群媒體工具平台的更多支持者,培養與他們的個人關係。支持者所能為你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告訴他們的朋友來支持你!資訊技術提供了各種各樣的方式和支持者互動,非營利組織逐漸意識到這一點。連結度(Engagement)回報率(ROE)是最新的投資報酬率(ROI)。

社群媒體是一項增加支持者參與度的好工具;大多數非營利組織已經意識到這點。我們的調查顯示,除其他媒體之外,91%的受訪者使用臉書(Facebook),63%使用推特(Twitter),45%使用YouTube, 35%使用LinkedIn,還有92%的受訪的非營利組織計劃在2011年至少使用其中一種工具。此一跡象表明,非營利組織肯定是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這也反映在尼爾森的研究裡:(美國人在網路上做什麼,2010年8月 )。其中說到,22.7%的網際網路用戶的時間是花在社交媒體和社交網路。然而真正有趣的是,其中幾乎一半以上(22.7%)的人是透過行動設備(Mobile device)!

為什麼要利用行動設備?


我們的調查顯示,超過90%的受訪非營利組織,在他們與支持者參與連結的策略上使用電子郵件行銷和社交媒體。另一方面,只有16%的受訪非營利組織準備在2011年建置給行動設備使用的網站,但其中,19%準備利用Smartphone應用程式。相對於使用電子郵件和社群媒體的參與連結(Engagement)策略,非營利組織對於如何接觸到快速增長的行動設備使用者,似乎還有一段很長的的路要走。

你知道嘛,行動設備網絡的使用率在2008年至2009年之間增加了230%?[1]不僅如此,根據 Gartner的研究,到2013年時行動電話使用者將超過電腦成為最常見的網絡接入設備。[2]同時,41%的行動式網際網路的時間花費在電子郵件接收上。[3]

絕大多數的非營利組織使用電子郵件作為行銷的參與策略。93%的受訪者在2011年仍計劃使用電子郵件行銷。想像一個其中可能的情境是:一個支持者收到您的一封群組電子郵件,然後導向其流量到您的網站,他們在其智慧手機裡點擊您的網站,但卻無法採取任何行動,因為你的網站上在手機上顯示太小,難以辨認。結果:你失去了他們所可能採取的任何直接行動,他們不會回家去然後用電腦重新打開您的網站。

未來的一年你認為可能因為這個原因而失去多少支持者?現在,想像一下,如果你有一個簡單的行動網站,讓他們能夠在行動電腦上輕鬆查看您的網頁。支持者可以輕鬆的在此時此地進行捐款,回覆事件,並採取行動!目前你可以做的最簡單的一件事是提供您的現有內容讓行動設備用戶存取。但你也可以開發專門針對行動設備用戶的創新應用程式,。

智慧手機應用程式是一個創新的工具。藉由使用組織內的個人智慧手機應用程式,可以達到與你的支持者的高度接觸始終可以連結到支持者!動態通知他們您即將舉行的活動;整合你的社群媒體網頁到你的應用程式內,並得到支持者的即時反饋。這樣一來,你能夠給在美國的1.5億(2011年)個智慧手機用戶權利來支持,幫助你的倡議!

我們都聽過'"Text-to-Give’"的例子:一個利用行動設備來捐款的例子,由美國紅十字會在海地地震災難時所採用,透過這個方式他們在不到一個月獲得高達 3000萬美元的捐款。但這裡還有一些為什麼行動設備網站或行動應程程式,可以提供您組織工作效率的理由:




參與串連!

2008年,智慧手機只有10%的市場佔有率,但短短兩年間,他們的行動電話市場滲透率幾乎增加了兩倍。而在未來一年,這個數字將成長五倍,這幾乎到50%的市場佔有率 。智慧手機的銷售量也預計將在2011年擊敗 PC的銷售量。給非營利組織的行動解決方案,將能夠讓你與支持者緊密連結。

連網的設備越來越普及,而且只會繼續增長。非營利組織能夠藉由讓自己的內容被這些創新的行動設備所存取,以達到公益的效益。

原文來源:Technology Trends for Nonprofits in 2011

2010年11月18日 星期四

您應該每隔多久,在什麼時候,於您非營利組織的臉書粉絲頁面張貼訊息?

文章來源:How often should you post on your nonprofit’s Facebook Page, and when?

過去幾年裡,我一直在非營利組織的臉書頁面實驗訊息狀態更新的頻率。從一天更新兩次,到每週更新兩次,我測試了各種可能的更新頻率,直到最後決定每週狀態更新四到六次。依照這個更新頻率,按“Unlikes(不讚)”的人數最少,而按下“like(讚)”的總人數已穩定的速率成長。

但最近臉書的一項改變,讓我重新評估我的臉書發布頻率。11月1日開始,用戶現在可以直接從他們的動態消息(News Feed)退出您的臉書粉絲 。以前使用者得要去您的臉書專頁,滾動到最下方頁面左邊退出粉絲。如果粉絲認為您更新的內容很無聊或太頻繁,可能會隱藏您的頁面(因為這樣做很容易)。現在則是更容易退出了。




也就是說,對於許多臉書粉絲帳號管理員來說,現在是一個好時機重新評估訊息更新的頻率:



1)看看您的粉絲專頁流量分析工具|(Insights) ,看看選擇退出的人是否從十一月一號後開始增加。如果是這樣,試著將張貼訊息的頻率減少。我建議每週三到五次,雖然許多人會告訴你頻率甚至要更少。我注意到我的粉絲頁面Unlikes(不讚)的數字在增加,所以之後的幾個月內,我會依照"少就是好"的哲學來發佈訊息。看看這是否有助於留住更多人喜歡我的粉絲專頁。

2)如果您的狀態更新越來越少人說“讚”或“留言”,那麼也許您需要重新評估所張貼的內容。如果您所有的訊息更新都是行銷相關內容(請捐款、來參加活動、請簽署我們的請願書),而不是倡議或議題相關內容,那麼請嘗試張貼不同類型的內容 。不要只是為張貼訊息而張貼。您的狀態更新對您的支持者來說得要是有趣的內容。您的任務便是在試驗和嘗試的過程中,找出什麼樣的內容支持者會感興趣。我知道說比做的容易。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更多人按讚並留言=更多的曝光度

3)研究顯示, 早上是在臉書上張貼訊息最好的時間,但不要只是在早晨,也不在每天的同一時間發佈訊息。如果你想接近到你所有的支持者,那麼你需要在不同的時間更新訊息。不是每個人都在臉書上開始一天的生活(雖然很多年輕女性這麼做 )。試著在星期一下午、然後週二早上、週四上午,以及週五中午。

最後提醒:大型國家以及國際組織有不同的經驗。他們通常有很多新的內容,有一個讓人們充滿熱情的議題,還有一個支持者全心支持的品牌。這些組織能夠(通常)每天發佈二、三則訊息,而仍藉由頻繁的訊息發佈來保有甚至增加他們的支持粉絲。但大多數中小型規模的組織不會有相同的經驗。您必須進行試驗,看看什麼頻率適合您的組織,但我強烈建議,由於臉書近期的改變,寧可在訊息發佈的頻率上謹慎一點。

文章來源:How often should you post on your nonprofit’s Facebook Page, and when?

Google Grants 提供給公益組織的贊助廣告

Google Grants 計劃設立的目的是為了支援那些認同 Google 社區服務理念,並在諸如下列領域為社會提供服務與協助的公益組織:科學技術、教育、全球公共衛生、環境、青少年權益及藝術等。

Google Grants 是專為位於台灣且符合我們要求之慈善組織而設。該等組織須已從中華民國內政部 (「內政部」) 或其地方管理機構獲得「慈善團體或慈善基金會」的核准。

Google Grants 是一項獨特的免費廣告計劃,能透過 Google AdWords 的強大功能,為公益組織提供在線上推廣並招募參與者的機會。Google Grants 已為數百個符合資格的非營利團體提供了免費的 Google 廣告。這些團體的宗旨各異,由保護動物到掃除文盲,由撫養無家可歸的兒童到愛滋病 (HIV) 的防制宣導都有。

Google Grants 的受益團體可在 Google.com.tw 上刊登免費的 Google 廣告,以提高其知名度並吸引更多訪客。

更多關於 Google Grants 的資訊:
http://www.google.com.tw/intl/zh-TW/grants/index.html



有非營利組織申請過Google Grants 嘛?我們需要您的分享~

2010年11月12日 星期五

電子產品的故事

你有沒有發現,家裡各式各樣消費性電子產品的充電器越來越多了?

為什麼我需要這麼多不同規格的充電器?不但佔據空間、浪費資源還破壞環境。作為一個消費者,難道我不能要求這些廠商建立環保節約的設計標準?比如市面上所有的手機產品,雖品牌不同但充電器使用相同規格,而消費者可以重複使用。

又或者廠商本來就希望消費者不斷的、重複的購買自家產品以獲得利潤,產品的設計思維根本是"設計用來丟棄"(Design for The Dump)及消費?又為什麼以前的電器用品(電視、電鍋及電扇)一買可以用個十多年,而現在的電子產品只要三年過保固就自動故障,修理往往比買全新的還貴?

大家耳熟能詳的摩爾定律 ”Moore’s Law” 已經慢慢變成 ”More’s Law”,摩爾定律告訴我們每18個月電晶體的效能就要提升一倍,而More’s Law則告訴我們每十八個月就該買個新奇好玩的電子產品。(引用自:LifeMBA:電子產品的美麗與哀愁)
再想想我們是否有電子廢棄物的回收流程?

如果各縣市政府已在執行回收,那為何廠商賺錢,而電子廢棄物回收的成本卻是整個社會在負擔?我是消費者,我能否要求廠商建立回收自家產品的流程?(各自生產的產品各自負責回收,不合理嘛?)

電子產品的故事(中文版) 

你聽過東西的故事嘛?這是一個有創意且有效的非營利組織環境教育專案。他們於上禮拜(11/9號)又推出了一部新的線上影片 "電子產品的故事"。

這部影片是"東西的故事"系列中,第五個以動畫方式呈現的故事,影片中檢視了消費商品對環境的影響。影片中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每年需要丟掉數以百萬噸的電子產品廢棄物,這對我們的地球有什麼後果?”

內容主要提到:電子產品生產的生命週期,從擷取天然資源開始,藉由生產、流通、消費和廢棄等階段來說明,由於人們過度消費的習慣,所導致的愚蠢現象及傷害。


故事的開始是有一天Annie找不到她電腦的充電器,打開抽屜卻看到各式各樣糾結在一起的充電器,Annie覺得這樣的設計其實很有問題,根本就是做來讓人沮喪的。

現在電器產品的銷售方式根本就不鼓勵使用者長時間使用一個電器產品,如果DVD壞掉了,修理的費用(50美金)竟然比買一台新的DVD(38.99美金)還要貴。
27daebfd86ecbdc39f2309dd8137de64

到底為什麼事情會變成這樣呢?

因為商人希望可以讓產品銷量增加以增加獲利,當然會希望消費者縮短每一個電器的使用時間 。為了滿足這樣的產量,所以要大量開發自然資源(伐木或採礦) ,再把物資送到工資低廉的工產進行生產與組裝(下圖),於生產過程中再加入不同的化學毒素,所以美國的矽谷其實可說是美國"最毒的"城市。ffced696dc8761a07c827856a61452b2
根據IBM調查,因為接觸太多有毒物質,這些線上作業員,女性平均流產率會比一般人高40%,而且不論男女,得到血癌、腦癌及腎臟癌的機率都明顯高出一般人。

(下圖)因為消費者總是被總總奇怪的因素強迫購買新的電器,家裡就堆滿了這些其實只要稍加修理就可以用的產品。(而其實這些產品在使用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繼續釋放毒素給使用者)
3e5ab24cee1ae959addb7fd5d9276919


(下圖)也許你會想,那把這些電氣產品送去清潔隊回收總可以了吧?其實這也不過是把花錢買來的毒素再送出門罷了。

59796cc87ac9cdb918e879a5f4989022

(下圖)這些所謂的"可回收電器產品"會被送到發展中國家(例如:中國)進行回收。根據Annie實際參訪的經驗,這些國家的工廠取得這些報廢電器後,會用簡陋的工具直接破壞電器,然後只取出最有價值的部份,剩下的也是放把火燒了,而這些污染物就直接從進了落後國家人民的身體裡。根據統計,每年約有2500萬公噸的科技廢棄物( e-waste)是用這種方式被燒掉的。

527950fde359ce8611db9c0aafe5b33b ad262b2ce50c5bef1a50fbb834228ff8

而說穿了,這些商人只是設法把自己應負擔的"成本"轉嫁出去,讓其他人負擔。因為商人不願付出成本讓產品變的更健康,所以線上的作業員就要付出他們的健康;因為商人不願花錢設計不汙染環境的產品,所以仰賴土地維生的人也要因為水質被污染而付出他們的健康。

在這種惡性循環下,Annie提出一個解決方案"Product Take Back",也就是說如果電器產品故障或報廢,請這些廠商自己把自己生產的東西拿回去。如果是這樣,生產的公司自然會想辦法讓產品可以使用更久、更少污染、更多可以回收的部件。

也許他們會增加模組化設計,當產品故障只需更換某個零件,不需整組丟掉;也或許可以辦個比賽,讓消費者知道哪個品牌的東西最耐用。除了要求生產廠商,當我們要拿東西去回收的時候,也可以設法確認這些廢棄物不會被出口到其他國家,同時花錢購買產品時,只選擇最環保的商品。


影片最後呼籲建立一個綠色“競賽”,讓設計師能夠互相競爭以設計出能長期運作,無毒害並且易於全面回收的產品。
當然,電子垃圾的回收處理這件事情也不是現在才有人談,其實業界許多公司早已陸陸續續有些創新研發,試圖降低或去除生產與回收流程中必須使用的有毒化學物質例如溴化物或PVC等等,或者採用更容易回收的材質。

The Electronics TakeBack Coalition,近期也做了一個對各家電子大廠的回收計畫、回收數量、企業責任、推廣重複使用等等指標做出一個環保的綜合評比。在電腦產業中,台灣雙A中的Asus 表現可說是相當不錯,拿到了B-的分數,僅次於Dell的B,還勝過Apple拿到的C+。而Acer表現就有待加強了,僅僅只有D,只比墊底的聯想D-要好一點。更多關於評分的計算及詳細的列表可以到這裡來看,看看這個列表,可以知道,相較於各家廠商在電腦產業所下的功夫,其他產業做的其實還是非常的少。(以上兩段引用自:LifeMBA:電子產品的美麗與哀愁)


您可以有什麼行動?

The Electronics TakeBack Coalition(電器產品回收聯盟)是贊助此影片的一個組織,透過他們的綜合評比報告,我們消費者可以選擇跟表現較佳的廠商購買產品。(前陣子我的朋友要買筆電,就堅持不購買上面所說”表現有待加強”廠商的產品。據她說法:該廠商的企業社會責任很差。)

享受科技帶來的數位生活與便利無可厚非,但你我是消費者,一個消費者發聲廠商不會理會,但藉由集結公民社會的力量,我們將能夠要求這些廠商,賺取利潤的同時也要保護我們的環境!

看完電子產品的故事後,您可以發送電子郵件給您購買產品的廠商,要求他們對我們的環境做出更多行動。 您知道如何向各大品牌(筆電、手機)發聲的管道嘛?請留言告知。

延伸閱讀:東西的故事
我們買個不停,丟個不停,卻沒發現自己的健康和生活的環境,就在這個過程中被徹底糟蹋。認識東西背後的故事,就是改變的契機。

各家電子大廠的綜合評比報告(Recycling Report Card)

引用文章:

2010年11月1日 星期一

[科技濃湯] 歡迎捐贈廠商生力軍,專業報表軟體上架!

********************************************************
十一月份電子報摘要
********************************************************
1. 本月公告:
   - 捐贈廠商生力軍 SAP!

2. 特色產品:
   - 更新:Crystal Reports 2008 專業的報表軟體

3. 特色文章:
   - 非營利組織為什麼要關心雲端運算?

4. 科技濃湯論壇:
   - 非營利組織與Facebook的可能性
   - 在Facebook上成功的三個步驟
   - 凱文·凱利 談“科技要的是什麼?”

5. 科技濃湯部落格:
   - PC-cillin 2011雲端版 免費升級服務正式開跑!

6. 非營利組織科技活動:
   - 網路星期二│非營利組織與網路運用 (活動時間: 2010/11/20 - 14:00)

7. 免費下載:
   - CutePDF Writer
******************************************************************
1. 本月公告

捐贈廠商生力軍 SAP!SAP是全球協同化商務軟體的領導品牌。SAP 經由企業公民方案致力公益,因此SAP 提供商務智慧軟體及服務給符合資格的非營利組織,用以協助各規模的非營利組織增進決策和績效。 

更多關於捐贈廠商SAP資訊,請點選:http://techsoup-taiwan.org.tw/donors/SAP

******************************************************************
2. 特色產品

Crystal Reports 2008 專業的報表軟體。Crystal Reports 2008 可讓您輕鬆設計互動式報表,然後將這些報表與任何資料來源連線。使用者能夠在報表上進行排序和篩選,以便即時執行決策。

更多Crystal Reports 2008的產品訊息:http://techsoup-taiwan.org.tw/node/846
更多SAP所提供的軟體捐贈產品:http://techsoup-taiwan.org.tw/directory/79

******************************************************************
3. 特色文章

非營利組織為什麼要關心雲端運算?如果你是一間中小型非營利組織,你為什麼要關心雲端運算,因為它可以節省時間、金錢並幫助保護環境。但到底何謂雲端運算?

文章連結:
http://techsoup-taiwan.blogspot.com/2010/10/why-should-nonprofits-care-about-cloud.html

******************************************************************
4. 科技濃湯論壇

    * 非營利組織與Facebook的可能性
臉書Facebook是非常多人在用的平台,非營利組織當然也捨不得缺席?但要如何經營臉書呢?請大家一起來分享經驗和想法。

    * 在Facebook上成功的三個步驟
我們幾乎每天都會聽到又有一個組織在Facebook,或噗浪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組織的領導者們在網站註冊,花了點時間了解狀況就開始參與,希望取得同樣的成功,但不久他們就開始懷疑自己是否能夠跟其他組織獲得一樣的成功。如何在Facebook上成功宣傳,您有想法分享嘛?

    * 凱文·凱利 談“科技要的是什麼?”
科技始於人性,如果你了解人性,你是否就知道科技未來的發展方向呢?如果"科技"是一個人,你覺得它要的是什麼?

******************************************************************
5. 科技濃湯部落格

PC-cillin 2011雲端版 免費升級服務正式開跑!如果您的非營利組織曾在科技濃湯申請PC-cillin 2010 網路安全軟體,且您的序號仍在一年有效期間內,無須重新購買產品,即可透過網路免費升級至2011最新雲端版, 享受新版超強功能與即時防護! 活動自2010/10/27起正式開放。

PC-cillin 2011雲端版 免費升級服務正式開跑!

******************************************************************
6. 非營利組織科技活動

網路星期二│非營利組織與網路運用

活動時間: 2010/11/20 - 14:00
活動地點:台北市延平南路77號 (法鼓大學籌備處七樓)
主辦單位: 網路星期二

2009年12月,我們舉辦了Facebook for NPO:案例分享與諮詢的活動。2010年11月,讓我們來聽聽一些朋友這一年來,在網路上所做的嘗試與
成果。也歡迎非營利組織的朋友主動來分享,或是提供可邀請的分享者。請不吝告訴我們。

現在報名!
 http://nettuesday.tw/events/2010/11/221

******************************************************************
7. 免費下載

想將正式文件轉換為PDF檔?推薦無廣告、無浮水印的免費PDF製作軟體:CutePDF Writer

******************************************************************
喜歡我們的電子報嘛?請告訴我們您的意見。服務信箱:service@techsoup-taiwan.org.tw
有任何問題反應嘛?請跟我們聯繫:http://techsoup-taiwan.org.tw/contact

服務非營利組織的科技濃湯為傾聽您的需求,請加入我們的開拓臉書專頁、噗浪,或是來討論區和大家一起交流。

開拓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Frontier.Foundation
科技濃湯噗浪:http://www.plurk.com/npotaiwan
非營利組織資訊科技運用交流區:http://techsoup-taiwan.ning.com/

******************************************************************
科技濃湯軟硬體捐贈平台,滿足NPO的科技需求 http://techsoup-taiwan.org.tw/

願世界每個角落的非營利組織都能享受資訊科技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