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源碼精神與民主改革
3/18 晚上,學生及公民團體佔領立院後,第一時間就有網路直播。而直播的方式是使用一雙拖鞋和一台 iPad,造就百萬觀看人次,從這裡開始,社運現場眾人智慧的力量,逐漸展現。
網路思想家 Clay Shirkey 曾在 TED 頻道分享「網際網路(將來)如何改變政府」, 簡介寫著:「開放源碼的世界長久以來,透過 GitHub 的服務,得和大量新的、往往是分歧的意見打交道。為何政府就不行?在這個 Clay Shirkey 所帶來發人省思的談話中,他展示了民主制度可以如何向網際網路學習,不僅是公開透明,同時也從所有的公民身上汲取智慧。」
開放源碼(Open Source)社群著重眾人的參與,當一個想法或產品出現後,程式原始碼是公開的,任何人可以加入協作、改進、提供自己的意見和想法,有時一個產品可能包括數千甚至數萬名義務者的參與,因此整個社群的運作與工具,核心精神正是「由下而上」(bottom-up)的「去中心化」,藉由每個人的自主投入、共同協作,將來自眾人的成果回饋給社群與社會。同時也是在彼此的討論中,不斷進行修正與檢核,有機會長出更好的解決方法,並進行 debug 的除錯。
而這股開放源碼的精神與工具,加上已為大家所熟悉的 Web 2.0 ——由使用者生成、貢獻網站的內容,以及數位裝置的普及化等等,都成為網際網路影響民主的參與和政治監督,並進而實踐政治改革,不可或缺的養分。
由自由軟體工程師、也是多項開源專案主持人唐鳳所翻譯的《憤慨與希望的網絡》節譯(下),提到:
「通過生產大眾媒體訊息,並發展橫向溝通的自主獨立網絡,資訊時代的公民可以運用他們的痛苦、恐懼、夢想和希望為材料,為自己的生活編制出全新的程序。他們通過分享自身的經驗,來建立新的專案。他們占據媒體、建立訊息,顛覆了傳統的溝通模式。他們把自己的願望連結成為網絡,從而克服了孤獨絕望的無力感。他們指認出現行的權力網絡,因此可以與權力正面對抗。
在人類歷史進程中,推行社會運動往往會產生全新的價值觀和目標。社會制度為了彰顯這些價值觀而改變,繼而為組織社會生活創造新的常模。社會運動行使反權力的首要之務,就在於建立不受體制權力影響的自主溝通。由於大眾媒體大都由政府和媒體企業所掌控,在網絡社會裡,溝通交流的自主權,通常都建立在網際網路和無線通訊的平台上。
在線上社交網絡裡,人們可以不受拘束的商議及協調各類行動。然而,這只是社會運動與大眾溝通過程的一部分。他們還需要在城市空間裡,創造自由社區、建立公共空間。由於憲政體制下的公共空間(也就是法定的審議空間)被佔主導地位的精英和他們的網絡占據,社會運動需要開拓出一個全新的公共空間,這個空間不只限於網際網路,而是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都能看見的平台。
關鍵在於,這個由線上空間與城市空間共同組成的、全新的公共空間,是為了自主交流而存在的。溝通的自主權是社會運動的精髓,因為有自主權的存在,運動才得以形成,社會運動也才能與社會大眾連結起來,超越當權者對通訊權力的控制。」
從以上引文裡,可以看到網路作為新興的自由空間,提供了人們嶄新自主的創造力,這也是為何網路中立性立法(net neutrality, NN)很重要。同時虛擬空間透過人們的實踐行動,從線上到離線(Online to Offline)、由鍵盤參與到實際行動,產生了跨界、真正具有影響力的社會動員。
觀察佔領立法院期間,立法院周圍自發的集會及活動,更可以看到人們自主創建空間的具體展現,如同柳林瑋醫師在〈太陽花學運 全國最大的開源社群〉一文中所描述:
「議場內,防守的同學、物資運輸、醫療救護、媒體採訪各區各司其職,彼此溝通,但並無嚴格的隸屬關係。網路公民社群『g0v台灣零時政府』在場內外提供技術支援,打造順暢的網路以及轉播系統,讓外界隨時可以得知議場內外動態。在議場外,為了長期抗戰,由民眾自發打造的「戰地廚房」最多要提供上萬人次的飲食,所有的物資需求上網發佈,各界支援便隨之湧入。
各大專院校、各地區的朋友、甚至彼此從無關係聯繫的民眾,自發性圍成一圈又一圈,討論著運動的訴求、乃至自己就可以做的行動方式。這幾天『街頭公民憲政會議』的討論內容,其深度與廣度,甚至勝過立院內立委討論的水準。以往我們往往迷信『菁英』、『威權』,因此服貿這個與政治、經濟皆高度相關的議題,往往是由官僚系統決定,民眾沒有參與的機會。但如果您在立院旁走一遭,就可以看見民眾的智慧,以及『參與式民主』、『審議式民主』在台灣發展的契機。
這次運動,無論從年齡、性別、教育程度、地區、收入等角度去分析,都可看到很大的異質性,意味了這是一場真正的全民運動。這是一場大型的「開源」(open source)行動:去中心化,人人平權、最佳方案會被浮現。」
傳統媒體的質變:每個人都是自主媒體
當每個人都有了行動裝置,拍照、錄影、直播成為彈指可作的事,再加上 Facebook、Twitter、Youtube 等社交媒體的連結,訊息滾動快速。人們不再依靠傳統媒體來獲取資訊,轉而收看各個公民團體的粉絲頁、獨立媒體、公民記者、網友╱朋友的一手現場訊息等等。
鄭國威在〈歷史的轉折,也是媒體的轉折〉中評論:
「在主流媒體品質低落,敵我難辨的情形下,其實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成為媒體』:自己生產,自己傳播,自己回應。減少中介,減少受訪或記者會,讓其他媒體,包括網路跟電視報紙自行拿內容去使用。讓自己成為內容原出處,並且提供被驗證的機會。就跟災難時一樣,要有人負責處理訊息,確保內外暢通。但不是要所有人都七嘴八舌,動輒開大論壇、大亂鬥,這樣反而是被無組織的偽民主誘惑,蒐集一大堆訊息但沒有被處理跟沒有蒐集是一樣的。
還是有很多朋友很擔心,許多人獲得資訊的主要來源是電視,而裡頭的訊息之惡劣跟扭曲,會影響運動的後續發展。我過去也曾擔心,不過漸漸地越來越不擔心,因為媒介使用行為快速改變,你我都是見證者:兩年前還有人談『低頭族』,視之為一種新的社會現象,但現在誰不是低頭族?不管是什麼行動,未來主戰場就是移動網路跟社群媒體,台灣電視產業毫無研發的能力,只是在等待死亡而已,不過這也同時預示了新媒體的生機。」
甚至傳統媒體也受到影響,為了瞄準年輕族群、趕上數位時代,蘋果日報先前與多家獨立媒體和公民團體合作,擴增消息來源,讓這些小眾媒體也能在蘋果的頻道和粉絲團上曝光:
「這次學生抗爭運動一開始,『支持方』明顯年輕族群居多,年輕世代既是內容的『閱讀者』也是『生產者』。他們在論壇及臉書的擴散力極強、發動各種攻擊論述的貼文驚人,學運領袖迅速成為年輕輿論體系的核心!面對這群『行動力十足』而非發發牢騷的新世代,蘋果日報一旦決議在內容取向上『徹底擁抱』,果然不僅在網站的流量上迅速暴增120%以上,原本實體報量銷售緩慢下滑的情勢也重新拉回不少。
蘋果日報寧可忍受,自己原有的風格特性開始被『稀釋』,仍然要進行一場『平台轉型』的整合,其實背後有著極為嚴謹的思考及巨大的決心!每日紙張上的新聞有限,仍可進行相對精要的內容擇取,但行動網路上是一種『流動的碎片閱讀』,傳統閱聽人或許嫌亂嫌煩,但這確實是必須提前呼應『世代交替』的一種趨勢需求。」 (摘自王尚智:蘋果日報的天大決心)
※ 網友透過群眾募資網站,在三小時內完成了 630 萬的募款,分別刊登廣告於紐約時報的國際版與美國版本。可見:太陽花學運國際對外發聲窗口,4am.tw 網站上線始末、太陽花學運4am.tw英文網站開張第一天,湧入50萬閱覽人次
希望之所在,行動之所向
去年年初,網路天才也是資訊自由鬥士的 Aaron Swartz 自殺身亡,震驚世界。他的好友——哈佛法學教授 Lawrence Lessig 在 TED 頻道上,以「勢不可擋的政治改革」("The Unstoppable Walk to Political Reform")為題,發表演說。
點擊圖片可以直接連結至 TED,該影片有簡體中文字幕。
7年前,Aaron Swartz 說服了 Lawrence Lessig 展開政治改革的抗爭。而在 Aaron Swartz 過世後一年,Lessig 繼續著想把美國政治從貪腐的箝制中,解放出來的活動,他說:「當你給了人們「希望」的感覺(the sense of hope),也就消融了不可能性的感覺。」
他舉了一個例子。有位 Doris Haddock 女士,大家都稱呼他 Granny D(D奶奶),在 1999 年 1 月 1 日,高齡 88 歲的她計畫從洛杉磯徒步行走到華盛頓特區,希望引起公眾對「選舉活動的財務改革」(Campaign Finance Reform)議題的關注。18 個月之後,當她 90 歲了,有二千多位支持者在華盛頓特區支持他,同時也有幾十位國會議員陪她走最後一段路。
受到這個例子的啟發(當然,這個例子也讓我們想到甘地在 60 歲時,為了抗議英國殖民制度下的食鹽公賣制,所發起的散步運動「德里遊行」,有數以千計的人響應了這場非暴力的不合作運動),Lessig 也發起徒步活動,同時設立了 G.D. Walkers 平台,提出以群眾募資(crowdfunding)來對抗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Super PACS)——企業、工會和其它特殊利益集團可以任意花費數量不限的金錢,捐給新型的政治團體;這些政治團體也可以不受限制地花費資金與籌款——的構想。
Lessig 以熱烈地、帶著感傷的語氣,呼籲所有公民一起參與政治的改革 "Not the rich, more the poor.",並且堅定地提醒大家:永不放棄希望。
持續行動中的數位公民
※ 圖文轉自高嘉良:這個厄瓜多的蜂鳥故事應很多人聽過,他同時代表了美洲原住民的覺醒。有一天,森林發生大火,所有動物驚慌失措,眼看著災難臨頭,感到十分無奈。只有小小的蜂鳥,不斷來來回回,用小小的鳥嘴銜著幾滴水,灑到火焰上。犰狳看了一陣子,覺得蜂鳥的救火行動不自量力,忍不住惱怒地說:「蜂鳥呀蜂鳥,你傻了嗎?你以為單憑你那幾滴水,就可以撲滅大火嗎?」「我明白,」蜂鳥回應:「可是我總得盡自己的一分力。」
太陽花運動結束後,可以看到各種公民力量仍然透過數位工具,進行後續的倡議與政治監督,政治的公開透明(Government Transparency)也一直是 g0v 等社群致力的目標——如何讓人們感到艱深、難以親近的資料和政策議事,真正讓人民頭家可以親近、瞭解。
關於太陽花運動期間,所發展出來的各種工具和平台,可以參考〈原來短時間我們如此強悍:太陽花運動科技應用創新總整理〉,例如:
零時政府資訊入口 g0v.today:直播與相關文字、媒體素材的彙整
國會無雙:以「播報體育賽事」的方式來代替原本無趣的立法院實況,並在公聽會安排「主播」和「球評」,讓對政治冷感的一般公民可以用非常具娛樂性的方式來親近政治議題
割闌尾行動:用來罷免不適任立委的連署與行動平台
Z>Beee!小蜜蜂的後勤彈藥庫:主張把影響力擴大到網路世代之外、擴散到不上網的人們之中。針對反服貿文宣、自由經濟示範區、反黑箱等公民運動文宣,自主徵集投稿與派印。
你被服貿了嗎? - 服貿協議行業對照只要30秒:據說在菜市場成功被人使用的超簡單服務。
網路原生世代的崛起,為下一個十年 NPO 所要面對的潛在支持者與數位工具,開啟了各種可能與轉變。太陽花運動正展示了這樣一個新的方向。NPO 致力於以人的力量解決各種社會問題,而社會所產生的各種問題,雖然無法直接歸因於個人,但身為組成社會的一份子,每個人的所作所為都將影響社會每一個「下一步」的樣貌。讓我們一起來挖坑——找出需要被解決的問題、動手去作,你我就是那位「沒有人」。
延伸閱讀:[網二] 2013/09/10 網路社群改造社會之零時政府 (g0v.tw)|科技濃湯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