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包括二場演講分享:
- 楊立偉:大數據及人工智慧對教育的影響
- 葛如鈞:迎接AI時代與教育未來
現在全球有將近九成的資料是在過去二年內產生的,並且仍在加速中。這些巨大、多樣化的數據來源,將改變整個產業、社會、學界和政府,不會逆轉。因此,「數位素養」是很重要的。有人說,資料科學家(data scientist)是21世紀最性感的職業,因為掌握工具技術、了解演算方法,並且能回到產業核心知識的人,將能做出巨大貢獻。
目前的機器學習比較擅長由訓練到自動化,也就是「依樣畫葫蘆」、「目標最佳化」這一類重複、有固定模式的,但在理解、推論方面,還是很薄弱。以亞馬遜(Amazon)為例,透過資料探勘(data mining)和協同過濾(collaborative filtering),可以根據消費者過往的紀錄進行最佳化;也能利用某興趣相投、擁有共同經驗的群體喜好,來推薦使用者感興趣的資訊。但這個過程也容易產生「同溫層」效應,也就是「極化」的問題——比較沒機會看到自己不感興趣、立場相左的東西。
目前台灣的政府資料開放平台上,已經有很多資料,可以看到一些(網友)加以應用的例子:
回頭來看「教育與大數據╱AI」,以資料來做的教育服務,包括(有重複性的)教學地圖、教學機器人、智能測評級教學平台。如果反過來看針對大數據╱AI相對應的教育方向,則是:
- 與機器專業分工。譬如文學欣賞、數學理論推導等等,這些電腦還無法作到的事——大數據╱AI可以做決策支援,但還不能直接取代人來做「決策」。
- 適性發展
- 使用數據及機器
- 領域整合
- 建立素養、道德及倫理。最近有本書《大數據的傲慢與偏見》,就提到資訊鴻溝、數據歧視、機器霸凌等潛在的黑箱、歧視與道德危機的缺點,所以更需要從教育著手,以人類的智慧避免歷史重演。
葛如鈞:迎接AI時代與教育未來
講者分享曾到奇點大學(Singularity University)進修。在數學中,奇異點(singularity)或奇點是指數學中無法處理的點,如今延伸意義為技術奇點(Technological Singularity),「是一個根據技術發展史總結出來的觀點,認為科技發展到一定程度可能會在很短的時間內發生極大的進步,而當此轉捩點來臨時,將會改變整個社會形態,例如可以自我進化的人工智慧」(引自:技術奇點近了!Google 工程總監:AI 將讓人類在 2045 年永生)。
奇點大學是由 Google 、美國太空總署(NASA)及各大科技公司,在矽谷聯合創辦的未來學校,收取來自35個國家共80名學生。在這裡,強調指數型科技╱思維╱組織(Exponenetial),這是相對線性進步的概念,譬如線性地走30步,只是階梯式地成長,但指數地走30步,則會到達10億的爆炸性成長。
目前人類的發展其實只到達「膝蓋」的高度,還沒達到頂點,而人類的線性思考模式遠遠跟不上科技的指數型成長速度,這二者之間的差距被稱為破壞性壓力(Disruptive Stress),也可稱作機會(Opportunity)。所以在未來學校裡,學生嘗試各種以奇點出發的科技創新,包括第一台在太空中製造的3D列印機、Besense智慧衛生棉,以及講者參與開發的 Memora 人生紀錄器——透過穿戴式攝影機及深度學習的 AI,紀錄每天的一舉一動。
現在,已經慢慢可以看到 AI 的許多影響,很多人也對 AI 未來的發展,發出警訊。然而,就像 Intel 的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Gordon Moore)所提出的摩爾定律(Moore’s Law)——積體電路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晶體管)數目,約每隔兩年便會增加一倍。目前的半導體行業大致按照摩爾定律發展,對二十世紀後半葉的世界經濟有很大的影響,驅動了一系列科技創新、社會改革、生產效率的提高和經濟增長。個人電腦、網際網路、智慧型手機等技術改善和創新都可算是摩爾定律的延續。
當然,指數型經濟也可能帶來很多社會問題,因為科技創新的同時,也代表有些工作消失或原本的行業運作方式遭遇挑戰,例如:Uber、無人車等帶來的衝擊。然而,回望歷史,人類從一百萬年前開始懂得用火,到工業革命的第一次機器時代、文藝復興的啟蒙時代,到如今 AI 革命即將帶來的第二次機器時代,如同長期參與並思考資訊科技革命的作家凱文.凱利(Kevin Kelly) 所說,科技已是能自主生長的有機體,面對越來越快速的變化,人類更必須把握創意與創新的工作。講者分享了波音公司的「臭鼬工廠」經驗——在傳統的公司階層之外,自組小組,透過高度自治的管理模式,避免組織內部的想法、創意等等,由於官僚主義而被限制(可參考維基百科及〈臭鼬工廠告訴我們的事:「證明給我看」是所有創新組織的最高原則〉)。
講者提出幾個從「自我價值」出發的原則,包括:
#Passion(熱情)
#Curiosity(好奇心)
#Imagination(想像力)
#Critical Thinking(思辨力)
#同理心
#感受力
#品味能力
特別是最後一項「品味能力」,正是蘋果創辦人賈柏斯最為人稱道的一點。未來要培養超越機器的個人價值,首重「創意、哲思、大膽」,讓看起來不可能的事,成為可能,所以未來需要的是如夸父追日、后羿射月的「勇氣教育」——找到自己、放膽射月。
延伸閱讀:《放膽射月!全球最聰明大學「奇點」教我的事》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