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2日 星期二

民眾、社群與 NGO 的協作:飲水地圖的經驗



12 月的網路星期二,邀請到在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工作的 pm5(吳柏旻),同時他也是開放街圖社群(OSM)的參與者,透過雙方合作的「飲水地圖」,分享 NGO 和開源社群二邊的不同,以及飲水地圖作為仍在進行中的專案,可供大家參考的經驗。






(開源)社群是什麼?從簡報裡臉書的討論,可以看到,社群是:

  1. 有人發起、有人附議,大家沒意見,有人動手做,就開始了。
  2. 去做政府未盡完善的工作
pm5 曾在開放街圖的社群中,參與過以下的開放資料討論與實作:

  • 台灣海岸守護網
  • 行政院開放資料的諮詢會議
  • 尼泊爾震災
社群(community)是指:一群人有共同的理念而聚在一起。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但有一小部分一樣。這一群人的「交集」:

  • 資料、程式
  • 格式(約定俗成、共同同意的標準)
  • 授權(自由使用或商業用;開放用途)、條文
  • 貢獻、列名
  • Data-centric thinking(透過資料來運轉)
非營利組織/非政府組織,作為組織,拉丁文的原意是指:tool、instrument;為了達成特定目標,經由一定程序所組成的團體。所以這樣的組織有以下特色:

  • 目標
  • 程序
  • Procedural thinking
社群和 NGO 這兩種不同的組合,以社團法人與開源社群為例,會在下列不同的情況中,用不同的方式運作。



NGO
社群
備註
參與者
會員
(發起人)
()指不特意突出、沒有誰對誰負責,相對扁平的型態
理事、監事
(貢獻者)
秘書長
(活躍成員)
秘書處
路人
執行力
相對的財務穩定
誰在乎誰就去做
年度報告
粗略的共識
期程
持續性的工作(有特定目標,依期程完成不同階段的步驟)
行動
NGO 的成立宗旨,通常會被用來擬定行動的策略與計劃,然後選擇專案投注資源執行。
社群發起的目的與宗旨,被理解為一種承諾,不違背該宗旨的活動就不會被排除在社群之外
抗壓性
NGO 擅長說服、教育大眾
社群喜歡讓小白被有用的訊息洗掉(如震災時,有人批評畫街圖無用,社群的反應會把有用的資訊不斷貼出來,直接把版面洗掉)
切入問題的角度
要跟哪些人協調?
其他人可不可以運用?(專案無法繼續時,會去想是否社群不能用?)
要經過誰同意?
有沒有正確給予 credit?(如果每個人看見自己的貢獻/具體的回饋,就有動力繼續做下去)
訊息導向(訊息傳遞有誤)
共識導向
Procedural thinking
Data-centric thinking

飲水地圖專案
  • 參與者:OSM 社群的技術支援,幫忙把格式確定下來。
  • 資料、數據、現況:集中在 hackfoldr 上。
  • 從 70 多個點發展到現在的 600 多個,有很多路人參與。
  • 做對的事情
    • 多點接口,而不是單一窗口
      • 盡可能讓組織的人直接面對社群,使用公開討論區,降低溝通成本。減少單一窗口負責時,可能耗費的等待時間與瓶頸。
      • 多了參與感
      • credit
    • 從討論資料格式開始著手
      • 標準訂好後,有了公共平台,任何對貢獻地圖資料有興趣的路人,皆可參與
      • 規範好底線(即條文),讓專案變成平台
    • 平常就有人在混社群
      • 人際網路(跟社群合作,很多時候需要透過人際網絡來瞭解)
      • 貢獻:比較能知道正確的貢獻應該給誰
      • 多點接口與 credit(多一點人參與社群會更好)
    • 定期辦實體小聚
      • 沒有固定議程,就先把場地訂好,直接發邀請,大家一起來聊聊。這一點 NGO 做得很好。
      • 持續性的工作
  • 可能不對的事情
    • 一口氣包裝太多概念:新加入的成員需要花時間解釋
      • 減少瓶裝水用量
      • 節省水資源
      • 開放資料
      • 社群與 NGO 合作
      • 群眾參與
    • 有些外部需求來不及回應
      • 廠商贊助:社群和 NGO 二邊都在持續討論中。因為社群活動有經費進來,並不一定是好的。
      • 何不做個 App?(因為沒人認領。需求一直被提出來,但沒人跳坑。對社群來說,需求不夠強烈;但對 NGO 來說,民眾的確有需求)
  • 外部贊助:將來可能需要處理
    • 以什麼名義?
    • 錢與資源匯流到哪裡?
    • 贊助的條款?(贊助廠商可能的限制條件)
  • 挑戰
    • 還未真正接觸到一般民眾,目前主要是開放街圖愛好者
    • 市場考驗(NGO想要觸及大眾):考驗不夠多
  • 民眾的結構
    • 社群可以對民眾做什麼?(社群的宣傳經驗較少,因為不需要說服大眾)
    • NGO 可以對民眾做什麼?
  • 感想
    • 價值:Tim O'Reilly: Create more value than you capture.
    • 彼此貢獻:可以從生態系中拿東西,但要記得多放回去一點點,就能讓生態系持續下去
    • 穩定態:
      • 試著在 NGO 和社群之間,穩定地互相碰撞/切換,一起擴大影響力
      • 台灣的開放文化社群:在亞洲是非常活躍的。從 1997 年開始,就有人不斷持續在做,累積了 20 年的能量,正在發酵。
    • 行動
      • 維持動能
      • 沒有哪一種組合一定比較好

這張圖來自 “Scraping the global civic tech community on GitHub, part 2”,從 github 貢獻紀錄來分析全球公民科技團體的發展,g0v 是圖中右邊上方一大團橘色,已是美國 Code for America 之後世界第二大社群,同時也與歐洲 OKFN、mySociety 的合作絲縷相連、互通有無。這樣的活躍度其實也與台灣今年名列 OKFN index 開放資料排名第一有直接相關,社群參與者也在不同領域繼續挖坑、填坑。(引自瞿筱葳

Q&A

1. 目前飲水地圖的成果?
  • 蒐集到的資料大多在都會區,因為 OSM 本來就是都市地區比較發達。集中在台北、台南及西半部。
  • 有些人有特殊的興趣,譬如愛爬山,就會比較多步道的標記。
  • 開放街圖的資料標記,自訂的包容度很大。所以「山泉水」、「奉茶」、衛生程度、冷熱等都有人使用、標示。
2. 可以比較你從十年前參與環資,十年來,NGO 和社群之間的參與度,有何改變?

  • 改變是雙向的
  • 開源社群的知名度,因為 g0v 等社群,比較為人所知,大家比較了解他們;開源社群也更廣泛接觸政府和 NGO。
3. 台北市自來水事業處也有委託民間在做類似飲水地圖的專案,和你們在做的有何不同?
  • 我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訊息,沒有特別跟他們合作
  • 我們有發公文給全台各地政府,要求提供相關飲水機資料。
4. 飲水地圖未來有其他規劃?
  • 希望飲水點可以更多:希望每 500 公尺內就能找到飲水點。
5. NGO 可以怎麼參與社群?
  • 開源社群的價值是中立的,重點放在資料上面。所以 NGO 可以從「提高資料質量」切入,社群會很喜歡。
  • 借用喜愛資料者的力量和散播力,讓影響力更大
  • 背後的理念:因為目前目標很多重,我希望可以拉近 NGO 和社群間的關係,互補。
6. 資料正確性:如何確認資料的正確性,有什麼樣的核查動作?
  • 透過「每個使用者修正」或回報來修改,前提是要將參與門檻降得很低
7. 感謝你分享時所做的並排比較,是一個很好的探索點。請問組織或個人發起,會有不同?
  • 很少見到社群中有組織發起,我們也是透過環資秘書長的身份來發起的。
8. NGO在思考議題會比較深入。在合作過程中,社群對 NGO 的想法或觀點有貢獻嗎?
  • 這個專案有都市規劃的人參與,正在思考是否延伸到其他應用
  • 社群也提供很多很好、多樣性、認真回饋的初期測試者
9. 專案維護(資料、程式)的困難?
  • 以技術來說,有 OSM 協助使用者認證、訓練,及資料庫的維運,所以對 NGO 來說,相對是輕鬆的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