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的網路星期二,邀請到維基百科(Wikipedia)社群的王則文(reke)與王鐘銘來分享。
相信大多數的網路使用者都查詢過維基百科。維基百科作為線上最大、矢志為全人類提供完整免費的知識,一直是網路上重要的公共知識社群。這一次的分享,希望參與的大家不僅作為查詢者,同時也能成為條目的建制、編輯者。
要成為維基百科的一員,並不困難,首先註冊帳號、成為會員,接著就可以著手編纂自己感興趣的條目。當然,能放進百科全書中的知識,仍必須權衡其對公眾的意義與價值,因此鐘銘特別提醒了三個要點:
- 不可以違反著作權:避免複製全文內容
- 條目必須具備一定的關注度:簡單說,就是公眾獲得該項知識的重要性。因此條目的編纂,也必須通過社群內部的討論、投票。
- 資料來源的引註:至少需引用二個不同的文獻資料。有越多信實的資料來源,如報紙媒體的刊載、政府資料、學位論文等,越符合作為百科的知識要求。同時引註要確實,盡量使用腳註方式,方便查找、核證。
- 格式和規則:可參考維基百科:方針與指引。少寫「條列式」和「表格式」的內容,盡量用文字來描述,以避免條目內容的空泛。
- 社群參與度:使用者一旦註冊成為會員,所編輯的條目、發表的評論等社群參與,都會被記錄下來,也會成為線上社群彼此往來的經驗值判定。
- 內容的編輯歷史:每個條目頁面都有「檢視歷史」的分頁,可以一覽編輯更改的過往紀錄。
每個條目頁面都有「檢視歷史」的分頁 |
維基百科是以「自由內容、公開編輯」為主旨,包括以下五大精神:
- 維基百科是一部「百科全書」
- 維基百科採用中立觀點:假設有各方不同的意見(立場),必須採取「意見並列」的方式。
- 維基百科是版權開放的
- 維基百科有編輯守則
- 維基百科不墨守成規
從前文所述,也可看出維基採用的是線上社群自治的方式——通過討論產生共識,共同做出決策,而所選出來的管理員,也是依據大家的共識來執行運作的。只要通過一定的註冊時間和編輯次數,即可能成為維基人。講者也提到:「夠多的眼睛就可以挑出錯誤。」目前維基社群的活力仍足夠支撐自治。同時社群也懷抱著這樣的理念:人越多越容易管理。相信心懷善意的人比較多,與百科知識性的性質是相輔相成的。
其實,wiki是一種多人協作的技術,維基百科祇是其中最著名的。因此,團體若有需要,也可以架設專屬的wiki站台,針對特定概念或事件,有更詳細的條目說明,較不會受到「關注度」條件的影響。
如果你想嘗試撰寫維基條目,也可以到維基百科的首頁。該頁面上的「特色條目」,是寫得特別好的範例。至於「你知道嗎?」,則是以查詢者的立場來出發,同時展現維基條目的有趣之處,講者建議入門者可以努力把條目放在這個欄位上,投票、審查的條件較寬鬆,適合用來練習。
最後,講者也提醒,除了維基百科之外,目前還有維基新聞、維基共享資源、維基詞典等其他網站,同步在運作。也歡迎大家,若維基百科滿足不了你的需求,也可以到這些其他計畫網站,進行編寫,讓自由的知識透過大家的參與,成為每個人都可觸及的公共智財。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