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趨勢] Big Data 與我和我的組織,有關係嗎?(上)

原文網址:What Does Big Data Have to Do With Me and My Organization?

big-data-image

Big Data 無疑是今年和去年非營利組織的科技運用中,最常被討論的一塊(英文參考資料)。但如果你不是像 Google、臉書或微軟之類的廠商,會從線上蒐集到大量的資料,那麼 Big Data 與你我和非營利組織的工作,有何關係?


什麼是 Big Data?

由麻省理工所出版的 Technology Review 刊物中,根據甲骨文公司的定義:「Big Data 是一種從以資料之間的關係來定義的傳統型資料庫,加入新的非結構化資料來源的一種新型態決策工具的分支。」好吧,這樣解釋很難懂。

根據美國公共廣播電台(NPR)Geoff Nunberg 比較易懂的解釋:「我們隨身攜帶著大量的雲端資料。手機和數位機上盒;Google、Amazon、臉書和推特;數位相機及存取裝置;牛奶盒上的條碼;以及協助你通過收費站的 RFID 晶片等等——前述的每一樣物品,都包含我們正在做的事。當這些不同的資訊紀錄被整合在一起,就是所謂的 Big Data,然後分析軟體可以從中淘選出不同的模式。譬如流行病學家可以從 Google 搜尋中,突然增加的流感查詢問題,得知流感爆發的警訊;經濟學家可以使用這些資料,觀察到消費者信心的轉移;警察單位從犯罪數據中,耙梳出犯罪熱點;保安單位根據旅行與信用卡紀錄,可以找出潛在的恐怖份子。」

當我們擁有越來越多的科技裝置,蒐集著我們正在做什麼的資料,大量的資訊也圍繞著我們堆疊起來。今年,已經有 3.3 皆位元組(1 皆位元組= 10億TB = 2,500 億張充滿資料的 DVD 光碟)的資料被生產出來,其中只有約 0.5% 被分析、使用。而一個活在文藝復興時代的人,一生所瀏覽的資料,僅相當於現代人一天的總和


Keisha Taylor 關於慈善運用的 Big Data 範例

Keisha Taylor 是美國科技濃湯的資深商業企劃與研究經理,專長於書寫以及研究慈善相關的資料運用。幾年前,她曾寫過一篇重要的文章〈資料,到處都是資料:但他與你及你的工作,連結為何?〉(Data, Data Everywhere: But How Does It Relate to You and Your Work?)針對近幾年來 Big Data 的樣貌,Keisha 推薦了《Big Data 的人臉形貌》(The Human Face of Big Data)(註 1),這本書提供了所有的這些新資訊如何為 humanosphere (註 2)創造了一個神經連結的系統。

Keisha 也喜歡從聯合國的 UN Global Pulse initiative 計畫中,所產出的 Big Data 的應用結果。她說,Big Data 已經大量被公司與各國政府所蒐集使用,其中 Open Data 的領域則是與公眾相關的資料分享,Open Knowledge Foundation 組織在這一塊投入很多。 UN Global Pulse initiative 提供了一個資料分享的平台,給資料分析者、政府計畫的企劃人員、聯合國、私人公司,以及公民社會的大眾,一起來開發可供辨識網路上大量原始 Big Data (data exhaust)的工具,讓資料成為有意義、有價值的資訊。 

Keisha 也推薦 DataKind 的成果,特別是他們的線上計畫畫廊。這個組織是由前紐約時報研究室的資料科學家 Jake Porway 所創立,DataKind 邀集了資料科學家與非營利組織一起,將資料應用於人道相關的工作。Jake Porway 並將 Grameen Foundation 組織的「行動資料的蒐集及延伸應用服務」(Mobile Data Collection and Extension Service),列舉為最容易瞭解的慈善 Big Data 應用計畫。Grameen 擁有一組社區知識工作者,他們會進入烏干達田野並使用行動裝置來蒐集農業相關資訊。然後,Grameen 會累積並分析這些資料,將它們轉換為有用的資訊,並透過文字簡訊回傳給需要的農夫,譬如農作物的價格或天氣的資訊,來幫助他們針對農田或未來做出更好的判斷。你也可以在 華爾街日報收看 "Big Data and Nonprofits" 的解說短片。

(未完待續)

 
註 1:在這本書中,作者舉了幾個實例來描述這場從二戰以來,最重要的知識革命:(詳見http://www.huffingtonpost.com/2012/12/04/rick-smolan-book_n_2237921.html

全球性的連結可以產生全新的說故事(storytelling)的方式:Johnny Cash 計畫邀請全世界的人們分享他們對指標性音樂家的視覺化呈現,而每一個人的分享會與其他人的結合在一起,成為一支音樂錄影帶,並且這個影片會不斷隨著人們送出新影像而改變。

群眾外包(Crowdsourcing)正在改變科學:科技給予我們從任何地方發現可以有益於特定計畫的智慧的能力,也鼓勵科學家進行更多的合作,去尋求別人的觀點並且即時分享他們的發現。科學記者 Gareth Cook 寫道:「探索的民主化的開始。」

機器如何與機器進行溝通:科技思想家 Esther Dyson 寫道:「人們將不再是資料太陽系的中心,有著數十億的裝置圍繞著我們;相反的,,在一個越來越自動化的資料宇宙,人類將成為另一個裝置與線索。」

也可參考王治鈞的翻譯文章:The Human Face of Big Data(簡體中文)


註 2:Humanosphere.org 是一個專門報導並分析全球健康、援助和發展中區域消息的組織,並且十分關注貧窮、不正義以及剝削等議題。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