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0日 星期四

[轉載] 20130521 經濟日報:創愛的業/拉近數位落差 科技濃湯助弱勢


原文網址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1/7910280.shtml

創愛的業/拉近數位落差 科技濃湯助弱勢
【經濟日報╱朱永光】

多數非營利組織在面臨人力及財源不足的情況下,往往沒有多餘的資源可運用在電腦軟體及資訊系統方面。「科技濃湯 (Techsoup)」便是因應而生的科技產品捐贈平台,嘉惠全球超過18萬個非營利組織。

1987年在舊金山灣區成立的CompuMenter是「科技濃湯 (Techsoup)」的前身,創辦者Daniel Ben-Horin原本只是集合一群資訊產業工作者,運用他們的專業協助當地的非營利組織建置資訊系統,當時矽谷軟體公司常常將新軟體的光碟贈送給雜誌的作者與編輯試用,Ben-Horin便突發奇想四處蒐集這些光碟,並以5美元的低價提供給非營利組織使用。


此舉獲得熱烈迴響,2002年正式成立「科技濃湯」,直接取得各大軟體科技公司的公益授權,提供非營利組織實用的資訊軟體,並收取產品定價的4%,做為服務平台的營運費用,被視為是成功的社會企業典範。

「願世界每個角落的非營利組織都能享受到資訊科技的便利」,這樣的理念迅速獲得Adobe、Cisco、Symantec、Microsoft等52家知名廠商的認同,成為長期捐贈者。截至目前「科技濃湯」已跨足50個國家,送出超過的1,000萬種軟、硬體科技產品,共計為非營利組織節省32億美元的支出。2008年,開拓文教基金會接下了這樣的使命,將「科技濃湯」的捐贈服務帶進台灣。

開拓文教基金會早在1994年網際網路萌芽之際,即開始思考如何利用網路及資訊科技協力弱勢團體發聲,「網氏女性電子報」、「身心障礙者服務資訊網」、「部落e樂園」等公益網路平台及電子報,都是「開拓」為許多非營利組織架設的網頁,讓更多的公益資訊可以散播開來。

執行長蔡淑芳是「開拓」一路走來重要的推手,「我們一直把自己定位是台灣非營利組織的協力者(facilitator),我們相信社會的力量可以透過網路凝聚、散發出來,把社會上不同組織的力量牽引出來,讓他們的社會影響力得以發揮。」

近年來「開拓」的工作重點以「協助弱勢族群之資訊系統」以及「協助非營利性組織與資訊科技之運用」為主。引進「科技濃湯」,扮演資訊科技廠商的軟硬體捐贈和台灣非營利組織之間的橋樑,只是起點;協助非營利組織更有策略地利用資訊科技、改善數位落差,才是最終的目標。

開拓以部落格及論壇,提供新興網路工具及科技運用的趨勢,包括網路社群的組建及維護、雲端科技的運用、善用資訊網路宣傳行銷等;另外,每月固定舉辦的「網路星期二」及北中南東的科技應用座談,邀請非營利組織和資訊領域夥伴實際參與交流,讓資源得到整合、問題得到協助。從資訊科技的角度切入,蔡淑芳將「開拓」打造成為一個非營利組織分享交流的平台。

如同一般企業的營運發展,非營利組織也需要資訊軟體或網路科技的加持,彰顯其社會價值及影響力。開拓文教基金會引進「科技濃湯」的社會企業營利模式,不僅為基金會創造收入,增加運作上的自主性,也間接讓台灣以各種主題為訴求的非營利組織,得到資訊科技業界的奧援,更有效地落實社會企業的理念與理想。

(作者是社企流顧問、美商中經合集團總經理,本專欄隔周二刊登)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