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3日 星期三

[D4SG] 第三組:地球公民基金會(2016/1/20 更新)

(活動心得目錄請參考:[D4SG]「公益加值」資料工作坊:心得總整理(及 1/5 活動邀請)

2016/1/20 更新組織心得
  • 提案人:地球公民基金會、謝孟剛、沈慧娥
  • 協作小組:林玉堂、王靖維、廖敏倫、謝孟剛、沈慧娥
抱著忐忑的心情參與「公益加值」資料工作坊,對於如何將收集到的數據,整理成我們可以用的資料,對於這一塊實在非常沒概念。原本以為參加工作坊,會像鴨子聽雷般的無法理解科技人的語彙,沒有想到現場大家熱情討論,讓我們這群鴨子大大開了眼界!

我們這組有三位科技夥伴林玉堂、王靖維、廖敏倫一起參與討論,以後勁溪的水質資料為例(環保署全國環境水質監測資訊網,以及高雄市政府環境保護局環境檢驗監測網皆可查詢到資料)。有三件事情想做:

  • 網路資料擷取後圖像化,目的是想讓數據更一目了然。
  • 加強互動性,民眾日後也可上傳該日現場照片、記錄水質(上傳照片或是通報環保局的API)
  • 期待圖表能自動更新官方(或是廠商)的數據。
最後我們的科技人產出了以下的圖表,算是完成了第一個項目,將資料圖化。

玉堂把過去四年的水質監測資料通通爬下來,敏倫丟出意見發想這些資料該如何呈現,靖維則是將資料視覺化,成果就是那張美美的時間趨勢圖。

依據四個採樣點(四座橋下),以時間為橫軸,縱軸為各類變項(水溫、酸鹼值、懸浮微粒、生化需氧量、化學需氧量……),畫出四個區域的趨勢圖,再來看四個地點在資料呈現上的差異,不過因為時間有限的關係,最後只做了水溫和酸鹼值兩種數據變化的呈現。

另外阿剛也整理了 2011/9~2015/10 的後勁溪污染新聞記錄,想藉由這樣的整理看出一些端倪。確實在重大新聞事件發生的時候,都有些酸鹼值破表的狀況。

不過由於高雄市政府環保局的環境監測網,在後勁溪僅有四個採樣點(四座橋下),每個月只採樣一次,而且採樣日期、時間還不一樣,資料超級少。

在簡報的時候,聽到台北人吃的蔬菜,可能是由日月光污染後的後勁溪水所灌溉(南菜北送),大家驚嚇的表情。同處在這個小島上的我們,必須要正視工業污染所帶來的危害及我們付出的代價。這就是期待資料圖像化後,能讓民眾對環境被破壞的感知更深刻。雖然在資訊極度缺乏的情況下,仍能產出這樣的圖表,同組夥伴時在太厲害。

有兩點小心得:
  1. 想藉由科技人協助 NGO 如何問對問題、透過資料可以怎麼解決問題,在工作坊中的確有些小小成果。但工作坊結束後,組織沒有科技人的知識技能,自己無法操作出和工作坊中一樣的成果,就沒辦法延續工作坊中的小成果,這個知識技術的門檻無法跨越。
  2. 在極短的工作坊中,科技人對 NGO 的了解甚少,在完全不了解此組織關注的議題、如何運作、甚至倡議的方向的情況下,要替 NGO 用現有可取得的資料做些分析,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是有其難度的。建議有更多時間互相理解組織的狀況。
線上工具:https://public.tableau.com/s/profile/wei.ching.wang

成果圖像

workshop1.jpg
workshop2.jpg


workshop3.jpg


workshop4.jpg

DSP 智庫驅動的嘉凱點評(http://on.fb.me/1lr8LSm):

地球公民基金會為我們介紹了高雄那條很有名、經常登上報紙社會版的後勁溪。後勁溪全長 13 公里,沿途流經台塑、中油和日月光,最後在出海之前灌溉了一些菜田,聽說那邊大部分的菜都是賣到台北(觀眾偷笑)。高雄市環保局在後勁溪流域設置了 4 個觀測站,但是每個月只抽樣檢測水質一次,你沒聽錯,只有一次!



公益加值資料工作坊
現場提案

來自高雄的工程師 Andy 聽到我們的需求,加入這一組,把過去四年的水質監測資料通通爬下來。另外一位資料分析師 Wei-Ching 將資料視覺化,成果就是那張美美的時間趨勢圖。


雖然只有很簡陋的資料,但是我們發現,在 2013 年 10 月轟動全國的日月光事件,後勁溪的 pH 值「酸度」破表,歷經快一年的時間才回復平均值,然後不知何故,居然逆向發展,「鹼度」破表。

公益加值資料工作坊

成果報告時,上台解說的工程師



近四年高雄後勁溪酸鹼度的時間趨勢圖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