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年底,開拓文教基金會和智庫驅動(DSP)聯合舉辦了「公益加值」資料工作坊(相關紀錄),獲得一些組織的提案和不錯的迴響。今年(2017),開拓、DSP 和教育部ITSA社群運算與巨量資料跨校資源中心,攜手合作,希望能讓更多 NPO 夥伴瞭解資料蒐集與清理、以及怎麼應用資料來改善組織的營運或服務。
工作坊之前,照例在 5/8 先舉辦說明會(活動頁面),瞭解有意願參與的組織,手邊收集到數位資料的質與量,同時也回應夥伴們的問題與擔心,譬如:資料是否可用來解決原本想詢問的問題?資料需要如何整理、清理,方便未來使用?資料的隱私問題與安全性,該怎樣處理、保護?說明會當天夥伴們提出了許多精彩問題,也多了一些對資料應用的想像。
6/24-25 的工作坊在政大舉辦。本次活動主要是政大不同科系、學習過統計及資料分析科目的同學們,一起參與。5 個組織提案,共 40 多位 NPO 夥伴、資料顧問及同學們,一起度過為期 2 天的黑客松。
以下是來自各組織及資料顧問們的心得分享與點評,也歡迎參考活動的 hackfolder 共筆:
- 從無障礙服務推展社會參與(社團法人台北市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
- 分析捐款人樣貌,提升募款績效(財團法人天主教善牧社會福利基金會)
- 弘道AIO照護服務優化(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
- 從過去的數字找到一條生路(財團法人台北市立心慈善基金會)
- 從個案紀錄/個案基本資料得到天使的行為風險評估(台北市失親兒福利基金會)
更多相關資料...
工作坊現場,發現很多組織的資料量雖大,但資料的格式都有點「髒」,需要經過清理、整理之後,才能讓資料人拿來做進一步的資料分析與應用,也才能回應每個組織想解決的問題。
因此,活動中場,Johnson(DSP顧問)特別跟大家分享「好的資料是什麼?」希望未來組織若想投入資料分析的活動時,可預先做準備,特別是在做資訊系統的建置、規劃,與各種表單填寫的設計時,能多加留意。
任何資料成為數據化的紀錄之後,會喪失部分訊息。因此,一個問題是否能透過資料來解決,和「資料蒐集與紀錄」的方式有關。
工作坊專案共筆
失親兒福利基金會已邁入第10年,服務對象從孤兒擴大為失親兒,目前全台有 50 多個社工,服務 6,000 多個個案。過去從紙本逐漸轉為數位化的個案資料、訪視紀錄、獎學金輔助等,已累積一定量的資訊。但因過往並無針對該數據進行分析與研究,希望藉由大數據分析,能評估基金會投入於個案的資源,以及其所產出之成效關聯性,藉此檢討過去成效,以及對未來新案的預先評估。亦希望藉此分析,能檢視目前基金會資料品質的充足性與正確性。
要解決的問題
- 分析基金會所投入之資源,與協助個案成效之關聯性。
檢視個案是否因本會服務,在心理、生理、學業、生活、經濟等方面有所改善。
- 評估現有數據品質,檢視數據是否有不足或多餘,以致未來能在數據蒐集上做調整。
有怎樣的資料
彙整 5,675 個案資料總表(2014-2017.5),內容包含:
- 個案基本資料/申請表(年齡、性別、所在地區等)
- 個案服務紀錄(社工訪視文字紀錄、經濟資助等)
- 個案年度評估表 (每年評估個案情況)
希望產出「公益投資社會報酬分析」(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 SROI),可做為對企業主提案的資料內容。
工作坊專案共筆
立心慈善基金會成立 30 年來,有 25 年都聚焦在新北市的居家服務。透過專業社工精神來協助失能者,目前服務個案約 300 多人,關注萬華地區的社區問題。服務對象:
- 老人(失能型)
- 身障者
- 兒童(高風險)
要解決的問題
從 102~105 年的資料,把長照及非長照補助金額做失能程度的分析,套用在未來服務員薪資支付制度的調整,看成本程度的落差。
- 目前基金會承接新北市政府的案子,包括:淡水和三重約 1/2 區域。因為區域縮小,多餘的人力怎麼辦?
- 想了解過去成本的變化,以及成本結構?
- 因為預算幾乎百分百來自政府專案,如果遇到縮編,會造成困境,所以想透過過去的資料及未來的新制度,來預測「未來的變化」。
有怎樣的資料
長照及非長照的月報表、每個月的核銷明細表。
成果報告
- 因應新制的成本規劃
- 格式整合困難
- 失能程度、低/中/一般收入戶:資料表沒有交集
- 基金會可以透過 web app 輸入介面來使用
- 顧問:新制與舊制最大的差別是:舊制的輕級不會補助,這部分會被節省起來;重度的新制補助會拉高 → 影響機構的投入服務和配置
- 補助方式不同
a. 居家式:依時數(不管勞力負重)
b. 機構式:以後是包裹式,不管時數,而是透過類別(把勞力包裹進去)
- 資料如果包含多一點訊息(對的欄位),可以找出優勢或服務因子
- 變數多的話:可以用「時間長度」而非類別來區分
工作坊專案共筆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致力於老人長期照護服務,提供深耕社區、居家式的服務,包含送餐、社區服務、居家服務、醫療照護連結。近年更在重整服務經驗中,開辦整合照顧模式(AIO, All-in-one;小區域走動式服務):
- 一天多次,破除服務被切割的狀況
- 以家庭為單位,滿足家庭需求
- 豐富老人生活,而非基本需求
以滿足想留在家、居家養老的體弱長者為對象,協助有老人照護需求的家庭。
居家服務目前已經實行了 4 年。希望讓老人在家安心接受服務,年輕人也可以安心投入居家的就業服務,從時薪制變成月薪制,讓照顧者不只是中高齡,能有更多年輕人加入,達成好的職場環境,讓職涯發展有可能。目前政策上,這樣的模式已經開始影響長照 2.0,政府也在密切注意,開始鼓勵更多 NGO 往月薪制發展。希望最終達到「翻轉長照,創造三贏」的目標,同時也希望好的模式能往外擴散。
基金會目前的運作中,共計有台北、新北、台中、彰化、高雄 5 個服務處、下轄 13 個組別,照顧人力約 230 名。單一區域服務人數從 30 餘人至近 300 人不等,以小區域模式提供可快速走動的照顧服務。
在這樣的規模下,基金會希望能從現有的個案、員工資本基料中,分析出更合理的團隊配置、服務規模、照顧比例(社工、照顧秘書與老人)與照護者的班表排程(顧及員工的休假需求、在職訓練需求、服務使用者的服務需求及機構成本管理的行政需求),讓基金會得以規劃、執行完善的服務計畫。
要解決的問題
- 以台中市西屯區為分析樣本
- AIO服務有好的服務、找不到關鍵損益
- AIO服務團隊配置、照護比例(社工、照顧秘書、老人的比例為何?)
- 排程?
目前有 33 萬名長照需求,居家服務近75%,但現況卻是「高需求、低使用,仍多用外勞」。弘道的服務模式建立起來後,收支平衡仍有待努力。
工作坊專案共筆
天主教善牧基金會於民國 76 年成立,已服務 30 年,主要從事婦幼保護及拯救雛妓的工作,目前全台有 39 個服務據點,是擁有最多庇護家園的基金會。
要解決的問題
遭遇的困境:分析資料整合困難、投資效益分析無從下手、募款困難。目前一年約需 2 億經費,募款可達 7,000 多萬。現場其他組織分享:
- 失親兒:捐款人資料的收集比較困難
- 立心:大多是透過專案和企業及 NPO 合作
- 弘道:基金會找了一批行銷人才,會做專案募款分析,以及續捐戶的經營。企業經營很重要,盡量減少政府補助的來源
幫忙一起思考如何產出最完美的資料庫運用,來做最大利益的募款分析與資訊整合。主要研究議題為:
- 捐款人之輪廓為何?
- 索取贈品之捐款人輪廓?
- 捐款者動機與未來規劃。
行無礙推廣的無障礙潛水活動
工作坊專案共筆
行無礙長期致力於「透過旅遊達到社會參與」——從旅遊活動落實在地無障礙的深耕與推動,透過各種活動試圖「勾引」更多人出來參與——從無障礙建築物、無障礙旅遊到飛行傘和潛水等各種活動。
障礙者走出來是需要輔具的。老人出國旅行需要租用輪椅,身障者也需要不同類型的輪椅來適應不同活動。目前行無礙提供輪椅輔具的租借宣廣及衍伸服務,包括電動輪椅(可收折及一般重型)和手動輪椅(一般和載重型)。
目前提供租借的輪椅,通常 1 年或 8 個月就會汰換(為了減少損壞或髒污)。有需求者如果到輔具中心租借,是免費的,但需要等待,所以就會轉往行無礙詢問。
目前在台北、台中、高雄三地都有營業據點,可甲地乙還,租借費用堪稱便宜。台北現在有二個據點(大橋頭、公館),發現需求量加起來是過往的二倍,二個據點沒有相互搶生意的問題。目前想在台北市或新北市開設第三個據點。
線上表單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