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上個月群眾募資的主題,有提到美感教育以及綠盟的透明足跡計畫,所以這個月(10月)邀請綠盟的曾虹文來分享透明足跡的群募經驗。
現場大家的自我介紹都是說來學習,但好像沒有聽到「要學習什麼」。大家手上有群募專案正在進行或籌備的也不多,所以今天比較多參與者是對群眾募資好奇,因此今天的分享內容會比較著墨在群眾募資觀念的公共化。
Pro Bono 源於拉丁文,意思是以無酬或極低報酬,志願貢獻自己的專業於公益服務。目前除了法律專業,建築、行銷、醫藥、科技和策略顧問等範疇,也有越來越多專業人士加入。Pro Bono 的服務,並不像傳統志工,而是以職業裡的特殊技能,來提供 NGO 無法負擔的服務。(譯自維基百科) |
本文目錄 3. 陳啟亮:行動載具時代,NGO 網站設計妙方大公開! 一、使用者體驗設計的架構 二、媒體環境與行為轉變 三、經營目標與策略 四、行動網站設計 4. Q&A |
本文目錄 1. 尹丰龍:雲端服務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2. 雲端大平台:Azure 資料備援與 Office 365 深化應用 2-1 失親兒基金會:使用 Azure + O365 經驗分享(林合昕資訊組長) 2-2 雙連視障關懷基金會(駱安玲執行長、王柏雄就服員) 2-3 影片串流服務 |
介紹 NGO 如何利用數位網路工具來推動社會改革議題,也提醒科技的反挫 ——個人的資料自主與隱私安全,如何不會輕易成為與魔鬼交換的賣身籌碼。〈重回 2009〉這篇文章,介紹了發跡於德國柏林的非營利組織 Tactical Technology Collective(簡稱 TTC),並將該組織的精彩專案「十個社會運動戰術」(10 Tactics for turning information into action)進行電子書中文化,方便台灣的 NGO 取用。
台灣猛禽研究會/提供 |